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1 / 2)

大秦以絕強的國力震懾南疆各藩屬國,表明態度,誰敢鬧事,我就廢了誰。

南疆的軍隊和緬甸的軍隊開始行動起來,以實際姿態表示大秦帝國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即大秦皇帝過生日期間,你們誰敢鬧事,就滅了誰。

在大秦軍隊的強勢態度之下,自然沒有什麼宵小敢於鬧事,敢於打大秦皇帝的臉,否則就是別想活了。

有了大秦帝國的強勢態度,各藩屬國國主們也放寬了心,將自身的安慰托付給大秦帝國,他們相信就算有人鬧事,大秦皇帝也會派兵一路護送他們回到自己的王位之上坐好。

南疆各藩屬國做出了姿態之後,琉球和朝鮮也做出了姿態,琉球國王和朝鮮國王李昖都表示會親自到北京給大秦皇帝祝壽,以表示對大秦的尊崇。

蕭如薰立國之後,大秦和琉球和朝鮮的商業貿易往來大大增加,朝鮮政府的稅收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大秦商人繳納的賦稅,琉球國就更不要說了,那相當一部分的稅收都來自於大秦。

大秦商人到他們這邊做生意賣東西,然後把他們當地的特產買走帶回大秦國內或者東南亞甚至是遠赴歐洲銷售,盤活了一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於情於理,他們都要親自向大秦皇帝表示謝意。

除了這兩個素來恭敬的藩屬國之外,北邊也有了動靜。

蕭如薰打完了山西大同之役,滅掉了扯力克的土默特部三十萬之後,明政府和北邊的部族之間的往來就暫時斷絕了,之後發生了沈一貫政變和明秦鼎革的事情,中原王朝和北疆部落的往來暫時斷絕。

蕭如薰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了北部防線,也因為之前的戰爭,宣布關閉邊疆互市貿易往來,而因為蕭如薰血屠三十萬北虜的壯舉,各部落都被這個狠人嚇得不輕,短時間內不敢鬧事。

趁著個機會,蕭如薰發動了自己的三大征,初步安定了國內,而隆武二年入春以來,西北邊疆和遼東兵團都有報告北方部落的出現。

這並不是帶有進攻性質的示威,而是一種——善意的試探。

對,就是善意的試探。

遼東地區,蕭如薰解決了女真的問題,分封褚英負責管理女真部落並且逐步吞食之的過程之中,更北邊控製察哈爾地區布延徹辰汗第一個表示了對大秦的善意,並且試圖和大秦進行聯絡。

緊隨其後,科爾沁部汗王翁果岱也試圖和大秦建立聯係,他們都向遼東兵團發去了訊息,廖忠將這個消息報告給了蕭如薰。

當時正值征討西南期間,蕭如薰對此置之不理,之後他們也屢次試圖向大秦表達善意。

不僅是他們,西北邊陲的葉爾羌汗國汗王馬黑麻汗也向大秦嘉峪關守軍傳達過國書,說明他們曾經和大明建立過聯係,現在想和大秦恢複關係,並且恢複互市。

蕭如薰忙於其他事情,置之不理。

直到蕭如薰決定過生日的時候,記起了這些事情,感覺穩定的外部關係是他的五年計劃成功進行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