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薰對血吸蟲病的所有了解都來自於書籍,在他的記憶中,血吸蟲病屬於寄生蟲病,很多學者推測早在紀元前十五十六世紀就已經有這種病了。
不過當時的史料記載相對模糊,人們對寄生蟲病的認識不確切,將所有寄生蟲病都認定為一種,所以也無法斷定血吸蟲病是否也存在於其中。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西漢,血吸蟲病已經可以確定是存在的,因為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女屍辛追夫人體內就發現了血吸蟲蟲卵,這是無可辯駁的證據,所以血吸蟲肆虐華夏大地起碼有兩千一百多年。
其餘的寄生蟲病也並非是沒有,但是如同血吸蟲病這般大規模的蔓延長久的存在的寄生蟲病,的確非常罕見,時至今日,血吸蟲病依然沒有完全被消滅,依然還在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但是相對於古人來說,血吸蟲病已經不是難以治療的頑症甚至是絕症了。
比較長一段時期,血吸蟲病都屬於的狀態,即血吸蟲病廣泛存在於長江以南地區,但是隋唐以前,漢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長江以北地區,江北地區不屬於血吸蟲的肆虐地區。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血吸蟲病雖然存在,但是因為長江以南人口稀少,所以雖然有病,但是不成規模,不成禍患,不為地處北方的統治者重視。
因此關於血吸蟲病的記載和治療方法都很少,甚至不為醫家所重視,而有限的一些研究寄生蟲的醫療著作的作者都生長於南方。
隨著時代發展,江南漸漸被開發,大量北方人口遷居江南,給江南帶來大發展的同時,也給血吸蟲病大規模的爆發帶來了完善的條件,唐宋元以來,血吸蟲病偶有爆發,而集中爆發期則存在於明清兩朝。
明清兩朝雖然處在曆史上的寒冷期,但是由於人口大量增加,地方開發太過劇烈,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導致水患頻繁,進而使得血吸蟲病有了大規模傳染波及的先決條件。
這一時期,血吸蟲病還是在南方肆虐,所有關於研究這一病例的醫家的籍貫都是來自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一帶,顯示出這些地區形成了傳統意義上的血吸蟲重災區。
血吸蟲的危害自然不必多少,感染者身體瘦弱,肚子巨大,失去勞動力,卻又不會死的那麼快,導致家庭負擔極其沉重,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是王朝經濟建設的大敵,也是蕭如薰經濟版圖中的大敵。
南直隸浙江福建三省是他經濟版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偏偏在這三省,蝗災和血吸蟲災害都不少,甚至尤為劇烈,成為了他的生死大敵。
他現在唯一感到慶幸的就是在沒有意識到血吸蟲病的情況之下,他想到了曆史上很多爆發在江南的瘟疫的事情,所以在軍隊中硬性規定任何軍人不允許隨便喝生水。
就算是溪流活水也要有專門人確定安全之後才能飲用,同時給軍隊裏大量配備青茅竹碳和明礬等淨水用具,設立專門負責軍人喝水的職責部門,反正千言萬語一句話——不準亂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