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1 / 2)

“怎麼了?”

蕭如薰看著妻子兒子女兒都看著他不說話,不由地問道。

“振邦……去軍事學院?”

彩雲詢問蕭如薰:“合適嗎?”

“怎麼不合適?”

蕭如薰吃下了一塊肉,放下碗筷,喝了口水,開口道:“去年就在和幾個軍中老人談起了這個事情,家中子弟逐漸長成,他們長年征戰在外不在家裏,恐怕管教不嚴格讓子弟變得頑劣不堪,所以便請求我將他們一並送到軍事學院裏去。”

“可是軍事學院不是最少十六歲才能入學嗎?”

“是啊,所以我思考了一番,決定弄個軍事學院的少年分院,把年齡下放到十二歲,目前也就讓軍中一些高級將領家的孩子進去,狠狠的操練,狠狠的打磨,狠狠的削一削這些小家夥的銳氣,教教他們該怎麼做人。”

蕭如薰看了看振邦。

“對振邦,我一直管束比較嚴格,你也管束的比較嚴格,不讓他肆意妄為,不過軍中一些將領屢屢跟我反應家裏的子弟有頑劣不堪不服管教的,生怕以後長大了犯法叫我捉起來樹立典型,所以請我想想辦法。

我一想,也是,大秦需要他們的父親戍守邊疆為國征戰,也不能讓他們的孩子為此不服管教成了一方惡少,官宦人家子弟為非作歹的事情,我是最為厭惡的,他們也都知道我的態度。

所以,思來想去,覺得這也是個好辦法,把這群小子丟到軍事學院裏麵,叫我最信任的資曆最老的最嚴格的教官狠狠的收拾他們,大浪淘沙,說不準能淘出一些金子出來,以後直接送到軍事學院去。”

蕭如薰講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把手放在振邦的腦袋上:“正好,也好讓振邦認識一些人,這些都是軍中大將家裏的後代,不排除有一些廢物,但是也有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早早結識,一起成長,將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彩雲知道蕭如薰決定的事情她改變不了,便有些擔心的問道:“那出閣讀書的事情怎麼辦?京城軍校兩頭跑?”

“不用,叫選中的老學究到學院裏麵授課,上午讀書,下午訓練,正好,有老教官在一邊盯著,也不怕他們讀不進去書,一定有好處。”

蕭如薰拿定了主意,直接決定好了,彩雲也覺得有道理,便沒有反對,吃了一會兒,彩雲又問道:“明年,你一定要親自去嗎?”

蕭如薰知道彩雲說的是他禦駕親征的事情。

從寧夏之後,他便一直和彩雲聚少離多,一直到緬甸的三年才有夫妻團聚的機會,等到了立國之後,這段日子才算安穩,但是這一回如果去北伐,又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來,才能重聚。

蕭如薰點了點頭。

“這次北伐,我一定要親自去,明太祖親自統兵創業,明成祖五次禦駕親征漠北,明宣宗也曾禦駕親征,英宗也曾禦駕親征,武宗也曾禦駕親征,前朝皇帝如此多禦駕親征的,怎麼到我就不行了?

而且此次北伐意義非凡,這項功績,我要親自拿下,我若親自拿下,則大秦江山必將穩如泰山,大秦統治會深入人心,再也無可動搖,北伐之勝,將奠定大秦百年國運,所以,我必須要去。”

彩雲麵露猶豫之色。

“這些我都知道,可是薰郎,你若去,京城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