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購與狙擊(1 / 3)

林風對這次的北電網絡專利收購是誌在必得。

但他同時也知道,如果想收購成功,難度極大!

一方麵,是競爭對手將會不擇手段的狙擊,尤其是蘋果和微軟。

蘋果是為了削弱Android,畢竟目前在智能手機操作係統的市場份額上,Android擁有超過30%的市場份額,蘋果的IOS隻有18%。

微軟同樣是為了狙擊Android,倒不是為了市場份額,而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夠收取到足夠的專利費……

如果酷風拿下了北電網絡的專利,就可以對Android體係的手機廠商進行專利的交叉授權,這樣微軟就很難向Android體係的手機廠商收取專利費了,這可是一年數十億億美元的純利潤啊!

所以,無論是前世的穀歌也好,還是現在的酷風也好,誰手中握有Andriod,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再加上其他通信廠商,如愛立信;手機廠商,如RIM;甚至英特爾這樣的IT廠商。

誰都知道,新崛起的酷風時間不長,家底薄弱,但如果被酷風收購了北電網絡的這些專利,將會補上最後一塊短板,到那時,酷風的崛起將不可抑製!

同樣,穀歌拿到這些專利,同樣會令他們不安。

所以,林風想拿到北電的這些專利,即將麵臨的競爭對手眾多。

另一方麵,更令林風擔心的,是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對此類收購的保護性措施。

前世時,國內的華為、中興都曾對北電網絡的這次專利競拍感興趣,曾希望加入競拍,卻被擋在了門外……

這也是為什麼林風希望能夠拉上穀歌,一起組團的主要原因。

甚至,除了穀歌之外,他還希望能再拉幾家Android係的公司,這樣以聯合財團的名義,可以讓監管機構不至於太針對酷風。

畢竟,與之前收購亞馬遜不太一樣,北電網絡雖然現在沒落了,但對於很多北美人而言,這曾是一個令人驕傲的偉大公司。

成立於1895年的北電網絡,脫胎於加拿大貝爾電話公司的機械部門,曾經是北美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也是全球通信行業的“百年老店”。

是一家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和無數次經濟衰退,而頑強生存下來的著名科技公司。

北電曾有過輝煌的曆史,上世紀90年代末,北電推出了10G SDH產品,旋即席卷市場,壟斷了90%以上的份額。

而北電最輝煌的時刻是2000年,北電以303億美元的收入、43%的全球光纖網絡設備市場份額站在了行業的巔峰。當時,它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幾乎是主要競爭對手、第二名的朗訊科技的3倍。

受光網絡業務推動,在最巔峰時期北電市值曾高達2670億美元,幾乎為其申請破產重組前4800萬美元的5000倍之多。羅世傑的“光纖革命”也由此與思科的“路由器革命”、愛立信的“手機革命”齊名。

而同一時期,英特爾市值為2777億美元,思科為3573億美元,IBM為1958億美元。北電已經躋身於世界科技巨人之列。

然後好景不長的是,緊接著的互聯網泡沫破碎,將整個電信行業帶入冬天。數以萬計的互聯網企業倒閉,給北電造成了價值40億美元的積壓庫存。在2001年第二季度巨虧192億美元,創下加拿大公司季度虧損的最高記錄。北電股價也開始飛速下降,從最高的120美元瘋狂跌至10餘美元。

在遭遇行業“黑天鵝”之後,北電就開始了昏招不斷的決策失誤和醜聞。

先是04年因為財務造假的醜聞曝光而名譽掃地,同時2006年12月27日,北電網絡公司和股東達成的24.5億美元和解協議;2007年,美國證監會也因財務欺詐問題,對北電網絡處以1億美元的罰款。此舉令北電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