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前麵兩章中午有了修改,中午之前看過的可以回去看一下
“魯珀特老頭,探測極限下所有溫度區間的數據都收集完成了嗎?”
德國馬普實驗室,安德烈盯著手中超算的分析結果,沒回頭就對旁邊的魯珀特教授喊道。
“已經完成了,所有溫度區間的數學模型也構建完成,低溫到高溫的演變模型你們搞定了沒?”
魯珀特教授把手中的一大疊報告扔到安德烈麵前,追問最為關鍵的事情。
“老夥計,別急,這可是世界級難題,要不是華國那個天才少女構建的數學模型給了我們啟發,別說低溫到高溫的演變模型,單獨溫度區間的數學模型讓一幫數學家猝死都想不出來還能這樣。”
安德烈教授拿起筆在稿紙上一邊寫劃一邊說道:“等離子體湍流在學術界中一直以來都是無解的混沌係統,發射槍發射的氦3粒子每一次碰撞都會數據,你說穿透等離子體會碰撞多少次?數據發生了多少次變化?
更別說發射槍發射的可不是一顆,至少需要300顆才能形成係統的探測數據,並且碰撞次數會隨等離子體溫度的提升而提升,發射的粒子數也要隨溫度提升而提升。
在理論界中有一句話,那就是數據量級達到一定程度就是無解,但這位天才少女卻用她的聰明智慧把這問題完美的避開了。
結合圓法和篩法整合進數論創造的數學工具解開了哥德巴赫猜想,現在又通過逆反計算,加入空間幾何的概念,直接在等離子體湍流的混沌係統中砸開一個缺口,並以此擴散到整個湍流係統中......
找到了,低溫區間和高溫區間有一個明確的聯係,3000溫度區間的關鍵R值是9800溫度區間的2.04倍,9800溫度區間的關鍵R值又是更高一個溫度區間的1.97倍,隨後是1.93倍......
隨溫度區間的提高,這個倍數就越小,也就是說溫度越高等離子體湍流的差異就越小,這就是低溫向高溫演變的聯係。
把這個聯係加入流體力學演變,再代入空間幾何學,這事情就成了。”
“這麼簡單?”
魯珀特教授聽完有些不敢相信,困擾人類幾十年的等離子體湍流問題這麼簡單就解開了?
“簡單?no,這不簡單。”
安德烈教授搖搖頭:“要是沒有華國那位天才少女解決溫度區間的數學模型,這個問題百年內都不一定能解開,另外這還需要代入空間幾何,能把代數和幾何聯係起來並解決這種難度級別的問題,要是沒有特斯基那家夥,我估計要幾年才能搞定。
還有可控核聚變的等離子體溫度是千萬攝氏度,而我們探測極限是139萬攝氏度,這就需要一步步演變到千萬攝氏度。
這東西就像超導體臨界線一樣,我們都不知道溫度在數百萬攝氏度或者千萬攝氏度會不會發生突變,當然我期望沒有,不然等離子體湍流的問題估計人類永遠無法解決。
現在根據這個模型算式,這台11.5TFlop/s超算高負荷咆哮了差不多兩個小時計算得出,探測極限溫度139萬1千攝氏度更上一個溫度區間應該是在139萬8653攝氏度,關鍵R值的差異是1.48倍,從而得出139萬8653攝氏度溫度區間的等離子體湍流的數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