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樣一來,韋爾財團完全有可能直接就拒絕與我們合作了。”廖通擔憂地說道。
“不會的。”唐子風說,“韋爾財團是企業,企業是不會和利潤過不去的。中國必然會成為一個航空工業大國,除了浦飛之外,還有其他的飛機製造廠,也需要采購飛機專用機床,這個市場是非常龐大的,韋爾財團沒有勇氣完全放棄。”
“可是,我們也的確需要它們的機床啊。”廖通說。
唐子風說:“我們用五年時間,研製出足以全盤替代它們的機床產品。到那時候,它將麵臨兩個選擇,一是拿到中國市場50%的份額,二是完全退出中國市場。廖秘書認為,它會如何選?”
“五年時間,研製出完全替代韋爾的產品,這個……可能有些難度吧。”張令偉委婉地說,潛台詞自然就是不相信了。
唐子風微微一笑,說:“張總對我們似乎沒什麼信心啊。”
“這倒不是信心不信心的問題。”張令偉說,“主要是飛機製造涉及到的機床種類太多,要求也太高,你們從零開始,想用五年時間就完成替代,這個難度太大了。”
“誰說我們是從零開始?”唐子風問道。不等張令偉回答,他接著說道:“張總到我這裏之前,我已經看了一些資料,也讓我們集團技術部做了一些評估。事實上,你們向韋爾財團采購的機床,中間有30%是我們已經有成熟產品的,還有30%是我們有足夠的技術儲備,隨時能夠拿出合格產品的。
“十幾年前,我們機床行業就提出過一個‘備胎’計劃,對一部分嚴重依賴進口的關鍵機床進行研製,積累了大量的研製成果和經驗數據。這些‘備胎’機床的性能比進口機床稍遜一籌,但至少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在麵臨別人的訛詐時,完全可以用這些‘備胎’進行臨時性的替代。”
“這件事我知道,好像這個備胎計劃,就是唐總最早提出來的吧?”張令偉說。
備胎計劃並不僅限於機床行業,在其他行業裏也都有類似的計劃,所以張令偉是知道這件事的,而且還知道唐子風是這個計劃的推動者之一。
唐子風說:“這個想法,是許老他們提出來的。我充其量也就是貢獻了一個名字,把這個計劃叫做‘備胎’計劃。其實,名字的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確擁有了一定的替代能力。”
“唐總,你剛才說了兩個30%,那麼還剩下40%,是不是就屬於咱們國內的空白了?”廖通問道。
唐子風說:“的確如此。不過,這中間還有一個可以控製的因素,那就是你們的飛機部件加工工藝也是有調整餘地的。你們原來的工藝是照著韋爾的機床來設計的。如果沒有韋爾機床,用我們自己現有的機床,其實也能加工出這些部件,隻是工藝文件需要照著我們的機床來寫,廖秘書覺得是不是這樣?”
“這個……”廖通啞了,他是個文科生,還真不知道唐子風說的是不是有道理。
張令偉是搞生產出身的,有些技術功底。他點點頭,說道:“唐總說得對。如果我們願意改變工藝,有些進口機床的確是可以用國產機床來代替的,充其量就是生產效率低一點,其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唐子風說:“這樣再扣掉20%,那麼我們需要從零開始研製的機床,也就剩下20%了。說從零開始也是有些誇張了,我們現有國內所有的機床企業能夠生產的機床型號,有3000多個,所有的技術都涵蓋在內了,不管要研製什麼新的機床,我們都不會是從零開始,而是有一定的基礎的。”
“五年時間,完成這20%的機床的研製,倒也有可能。”張令偉改口了。唐子風給他算的賬,讓他對於麵臨的形勢有了新的認識,眼前似乎是看到了一些光明。
唐子風笑著說:“即便我們無法把這20%的新機床全部研製出來,我們也可以號稱啊。”
“什麼叫號稱?”廖通有些懵。
唐子風說:“號稱你都不懂?當年曹操帶83萬大軍南下,就是號稱,曆史學者考證過,說他手下最多也就是20萬人,甚至連20萬人都不到。”
“你是說……吹牛?”廖通這回聽懂了,這是神特麼的號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