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4 受害者(1 / 2)

卻說劉道霖在位時,實力雄厚,獨霸一方,但對於北方**的態度,他卻始終堅持能和則不戰的觀點,個中緣由不外乎人情世故,那些個名頭繁多的總督部長,許多都是劉道霖早年的故友舊識,晚年時也一道努力促成和談,南北聯合軍事法庭,便是和談初步達成的見證,目的是製裁日益頻繁的衝突,製約各方勢力,聯眾抗衡,一致對外。

在成立之時,劉瑾是非常支持這個決定的,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一個被送上審判席的竟是他自己。

從羈押到開庭審判隻經過了三天時間。

三天,連醫院的廢墟都還沒清理出個所以然來,談何收集證據,調查真相?

證人請了一位又一位,但多是沒有真憑實據的道聽途說。唯一有些分量的,是電話局的接線員,她能證明有一通電話是從禦鯤台打給南屏山哨所的,可隨後哨所士官便反證了他們接到過緊急避風的命令,而這個命令若是從禦鯤台發出,便也合情合理,於是這份證詞便也被列為存疑,不做數了。

庭審從下午開始,證人傳喚了一圈卻毫無進展,比起審判,像一場自娛自樂的鬧劇。劉瑾甚至覺得自己把這件事想的太嚴重了,陸軍部那群人的目標也許根本不是他,大約隻是想借口拖住他,好趁機製造些別的事端。

如果隻是普通的縱火爆炸,偽造證據並不難。但這一次,對劉瑾的指控太過明確,真要去找一塊炮彈碎片談何容易?更出乎意料的是,在審判庭外,上千漁戶自發為劉瑾請願,他們不相信這位與他們並肩抵抗風暴的少帥會做炸毀醫院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更容不得任何人無憑無據的汙蔑這位守衛了他們家園的英雄。

請願從劉瑾被帶進法庭內羈押開始,在看見所謂的日本調查團進入法庭之後,當天下午,請願便升級成抗議,隨後愈演愈烈,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迅速發酵成一場反對日本幹涉司法的遊行。英國領事館也聽到風聲,說是有英國公民在這場爆炸中下落不明,他們自是不會放過每一個有可能所要到賠償的機會,列席旁聽。

於是這場本就聲勢浩大的公開庭審,最終成了一場聽證會,可是在聽了一整天的“小道消息”之後,連小報記者都開始哈欠連天,性質缺缺。

最後一位證人被帶上證人席,因為害怕被報複,證人們都戴著頭套,法官自然也不問姓名,隻是煞有介事的第N遍問出那個問題:

“證人,請告訴法庭,津九堂公醫院發生爆炸的那天下午,都發生了什麼。

“當天下午我們收到通知,有風暴,要所有人離開崗位,到安全的地方避風。”男子的聲音聽起來傻傻的,說到這裏頓了頓,似在思考什麼,而後才又道,“但是剛回到營地,便收到禦鯤台的緊急電話,說是艦隊在外海遭遇埋伏,需要支援,要我們立刻啟動南屏山巨炮,射擊指定目標,其中有一個就是津九堂公醫院。”

語畢,現場開始有了些許騷動,聽了一天的廢話,終於聽到了些有用的證詞,相機閃成一片,便是在刺眼的鎂光燈中,證人緩緩摘下了頭套,這個舉動,讓媒體記者們紛紛摸不著頭腦,可短暫的懵逼之後,他們立刻意識到這之後會有更猛的料,於是鎂光燈又是一圈爆閃。

劉昂自昏昏欲睡中被騷動吵醒,睡眼惺忪的正想問是怎麼回事,可當他看清證人的麵孔,整個人都清醒過來,卻見他蹭的站起來,頻頻向法官示意中止審判,可是已經太遲了,摘下麵罩的男子冷笑一聲,開口道:

“你們希望我說的,我一字不漏的說完了。現在該說說我想說的了。”

這一次,男子的吐字發音格外清晰,聲音洪亮,擲地有聲,與剛才那個戴著麵罩,唯唯諾諾,傻子一樣的男人判若兩人。

眼前的人,竟是劉瑾身邊的副官,李承泰。

劉瑾自然也認出他來,錯愕中,他接收到了他遞來的深深的一望,那樣鎮定又堅決的,還帶著些許如釋重負的笑意。

“剛才你們聽到的,都不是真的。”李承泰道,“有些人為了嫁禍給雲帥,即便明知道起火爆炸的真相,卻還四處收買人心,威逼利誘,試圖混淆視聽,唯恐天下不亂!

那天下午,我得知夫人身體抱恙在醫院手術,趕去醫院的途中,正好經過南屏山大營,發現炮台異常啟動,所以前往查看。我趕到的時候,操作台被破壞,第一發炮彈已經發射,所以我緊急啟動了中止程序,中止後不久,醫院的方向便發生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