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永亮,聽了他的講述,你有什麼感受?
宋永亮:我的人生,應該說與他截然不同。
首先,他進入了人民大學這樣一所我們幻想了一輩子也進不了的大學。這也許是自己不夠爭氣,或許是家庭的因素。反正,我的人生根本就沒“計劃”過。
找工作時,我們發簡曆,往往是海投,投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有什麼發展,跟專業稍微沾點邊兒、有點“文化”就行了。我做過導遊,做過翻譯,去人家的店裏搬過酒,也跑過建材市場,搜集上遊客戶的各種資料……有時候甚至想去做普通服務員。家裏頭打電話來說不想讓我念過大學之後幹這種事情,可是,隻要別人出得起錢,我肯定會去做,有什麼呀?!
現在,我在一家家教補習學校工作。沒有雙休日,也沒有其他節假日。可是我們一批人都搶著要去做,因為一個月能拿到四五千塊錢,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盡管如此,我花起錢來還是很節省。有時一頓飯超過5塊錢,就很心疼。“我今年出去玩了一次,花了好幾千,好幾萬”,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隨隨便便都能聽到這些。在補習學校也看到,學生拿的一部手機,或穿的一雙鞋,就頂我半個月的工資。
我們找工作,一般都是自己瞎撞,沒有人指引,找到一份工作也不知道能幹多久,說不定哪天會離開這個城市。
有一種說法是2012快來了。真有世界末日的話,我會非常開心,會趁剩下的一年多時間,和親人痛痛快快在一起。死了之後都不痛苦,痛苦的是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沒死。有時我想,活著真比死了難。
第二幕買房難啊買房難
辛勝通:我買房的時候,契機比較好,擱到今天可能就不容易了。當時房價正好在最低穀,遠洋山水的房子,均價是1萬。我拿到1500多號,排到半夜12點,才排上。
宋永亮:買房這事離我太遠了。不要說在北京,連回老家買房,都要再三掂量。
很多北京人,首付掏個幾十萬,很容易。但一個農村家庭,可能一輩子都掙不來那些錢,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年最多能攢下1萬多塊錢,要是天氣不好,發個洪水,來個冰雹,這地就沒法收了。家裏吃的、用的方麵很節儉,我直到上初中,都沒買過新衣服,全是別人給的,買雙布鞋,爸媽都要想一想。而城裏人花百八十塊錢買件衣服,穿幾天就丟掉了,要不就是“這衣服牌子不好,我穿不出去”。
不要說買房,就是租房子也不能租貴的。你們問,我一個月賺四五千塊錢,租樓房住,怎麼不行?為什麼還要住地下室?可這四五千塊錢,每一分錢都有它的用度。平時出去的時候,你不能那麼寒酸,再來個朋友,吃個飯,找個旅館……家裏人打電話,常常喜滋滋地告訴我,又攢了10塊、20塊。可對在北京這邊工作的人,10塊、20塊,算什麼呢?
這就是人生。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是乞丐與富人的差距。
辛勝通:你這麼說,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但說起買房,我想起來,可以說我是啃老,卻也不算啃老。買房首付的50萬,固然是我媽掏的錢,但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掙來的。我大學時就炒股,把我媽投的本金30萬,炒到了最高時180萬。裝修房子的20萬,也是我自己掙來的。
第三幕富二代
作者:從小到大,你有過吃苦的記憶嗎?
辛勝通:我對生活的要求真不是太高,幾天不帶錢包,都沒什麼感覺,吃飯有食堂。食堂不發卡,我也會找一個不太貴的地方吃一頓,比較隨意。
宋永亮:那當你隻有一件衣服,而且衣服髒得沒法穿的時候,你肯定就不會說“隨意”了。
辛勝通:那我就去買,而且衣服,對現在的人來說,不是太難解決的事兒。
作者:永亮的意思,是馬斯洛關於人類需求層次理論的五個層次。你已經實現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永亮,他可能直到現在,都一直在為生存掙紮。你們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辛勝通:你說得沒錯。但我認為,每個人都麵臨一個欲望“金字塔”,隻是欲望的“塔基”大小不一,有的人塔基特小,很容易就滿足了,但有的人塔基特大,很難滿足。我見過太多不容易有滿足感的人。有個朋友,房子還沒買呢,就買個“甲殼蟲”,我說你天天住車裏呀,但他非要享受那過程。這是人與人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