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計策(1 / 3)

第072章計策

張凱見狀笑道:“先生無須有所顧忌,此人頗為聰明,以為戰場之上隻要盯住王威、高君雅二人,李淵便可立於不敗之地,還請先生點醒他。”

白無用麵露難色,道:“這……這該如何說起呢?”

張凱道:“假如你是甄翟兒大將軍,麵對李淵率大軍進犯,你該如何禦敵?請先生暢所欲言。”

白無用沉吟道:“……嗯,那好吧!”

說到這裏,仰頭思索,良久以後,這才滔滔不絕的將禦敵之策說了出來。別看他初時有些忸怩,說起長篇大論來,口若懸河,條理分明,句句切中要害。

劉樹義隻聽得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此次剿賊,李淵可謂傾巢出動,有五萬多人馬,其中王威、高君雅共領兩萬人馬。這兩萬人馬是王、高二人本部,素來對二人言聽計從,但李淵自從擔任太原留守以來,不斷暗中分化瓦解。

如今這支兩萬人的軍隊,仍受王威、高君雅二人節製,李淵雖貴為太原郡最高長官,仍輕易調動不得。但要讓他們嘩變,對付一郡之長,卻也並非易事。

此情王威、高君雅二人心裏清楚,否則早就趁著李淵立足未穩之際,發兵鏟除了。

此情李淵也心裏有數,但就此對王、高二人不聞不問,戰場之上向二人露出後背,毫不戒備,又怎麼也不放心。因此為防萬一,命李建成率一萬人馬,駐守王、高軍隊後方,有備無患。

如此一來,李淵將全軍分為左、中、右三軍。

王威、高君雅率領兩萬人馬,坐鎮左路;李世民率領兩萬人馬,坐鎮右路;李淵與李建成坐鎮中路,但為了提防王、高二人,李建成率領一萬人馬,離開李淵,駐守在王、高所部幾裏之後。最終中路隻有李淵及親衛三千多人馬。

李淵事先思慮周詳,自己身邊人馬雖少,卻決無危險。他將左右二軍並排列於自己前方,有如兩個大鐵拳,重拳出擊,以摧枯拉朽之勢,將甄翟兒賊軍一舉殲滅。

倘若王威、高君雅稍有異動,李建成所率一萬人馬可就近平叛,倘若戰事不利,那一萬人馬又是生力軍,以逸待勞,馳援左、右二軍,立時便可扭轉戰場頹勢。

上述乃是李淵戰前擬定的排兵布陣之法,劉樹義、白無用事先並不知曉。

但白無用似乎於李淵行軍布陣多有研究,竟能大致猜出李淵的排兵布陣之法。

劉樹義當時便問道:“一切都是你憑空猜測,倘若唐公並不是以此法排兵布陣,那你之後依此所謀,是不是便毫無用處?”

白無用言道:

“實不相瞞,今日所言全是恩師苦心孤詣所想,我隻是口述出來罷了。恩師昔年曾在唐公府中做過幕僚,唐公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期間,打敗母端兒賊寇;任右驍衛將軍之時,與馬邑郡守王仁恭王郡守一起大敗突厥,恩師都在唐公左右。

因此恩師於唐公排兵布陣頗為熟悉,此番猜想雖不能說全然無誤,但也八九不離十。”

白無用在此設想基礎上,決定使用誘敵之計,將李淵左、右二軍逐步拉開距離,致使中路露出空隙,再擒賊擒王,派精銳軍隊將李淵所部包圍聚殲。

至於如何引誘左、右二軍,白無用更是講得清清楚楚。他將老弱殘兵拉到前線,故意送死,大敗而回,勾引左、右二軍長驅直入,甚至不需使用孫臏滅龐涓之減灶法。

劉樹義當時便有疑問:“士卒既然明知去送死,會不會臨陣逃脫,亦或者臨陣倒戈,而使計策敗露呢?”

白無用言道:“這支部隊後麵,設有督戰之兵,各個手持鋼刀,背誇硬弓,遇有膽敢後退一步者,當場誅殺,斬首示眾,頭顱懸掛於陣前。並以他們家眷性命作為要挾,他們自不敢臨陣倒戈。

白無用又言道:王威、高君雅陣前之敵會更加不堪一擊,並逐漸遠離中軍,目的便是引起李淵的疑心,讓他派兵監視,以此削弱中軍實力,孤立李淵,一旦合圍之勢形成,李淵便無兵力能夠相救。

劉樹義當時問道:“另一路大軍眼見離中軍越來越遠,主帥前方再無屏障,未必便會繼續追擊。”

白無用言道:“老弱殘兵過後,這一路大軍將對上我方精銳之師,隻是人數相對較少,陣前懸掛大將軍帥旗,節節向雀鼠穀方向敗退。試想一番,連連告捷之下,麵對我軍精銳,誰又能辨別此乃誘敵之計?何況大將軍帥旗在此,能活捉敵軍主帥,這份功勞不可謂不大,誰又能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