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按照李浩的藥方服藥三天後,身子果然大為好轉,不僅能下床走動,還跑到院子中耍起了拳腳,秦瓊的那群朋友們見狀都開心得不行,紛紛對李浩讚不絕口。
李世民聽說秦瓊大病得治,竟微服出巡,親自來到秦瓊家裏探望,看到秦瓊果然病況大好,李世民那個開心啊,他忽然就覺得其實李浩混賬一點也無所謂,起碼這小子很有本事呀,比那些整天隻會聒噪,一到關鍵時刻隻會說微臣無能的廢物好上幾百倍。
李世民開心之下,直接下旨,增加李浩一百食邑封戶,並賜良田五十畝外加黃金百兩,這真是喜從天降,把李浩開心壞了,可有些人就不開心了,比如說-孔穎達。
現在李浩在孔穎達的眼裏就是一坨臭狗屎,不,比狗屎還臭,他怎麼能容忍李浩這種缺行喪德的玩意受褒獎,直接在大朝會之上上奏,讓李世民取消對李浩的賞賜,李世民很生氣,但又不想跟這個腐儒鬧得不愉快,隻說容後再議,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等大佬這次居然齊刷刷地站到了李世民這邊,哎——這就很舒服了。
十一月十五,吐蕃(在青藏高原)讚普鬆讚幹布遣使赴唐,於朝會上遞上國書,吐蕃使臣奉鬆讚幹布之命向李世民求婚,要求迎娶一位大唐公主。
李浩聽到這個消息後頓時想起來,這天下除了李世民外,還有一位人傑,那便是鬆讚幹布,李浩曾仔細研究過鬆讚幹布的資料,這貨絕壁是個人物。
貞觀三年的時候,吐蕃遭受到沉重的打擊,國王朗日鬆讚被人毒害,與此同時,父王諸臣和母後諸族一起舉兵叛變,工布、達波、娘波等地盡為叛亂者所據。不僅如此,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勢入侵,雅魯藏布江北的蘇毗舊貴族也圖謀“複國”,這些勢力紛紛向吐蕃進兵發難。
13歲的鬆讚幹布繼承父位,成為吐蕃第33代讚普。依靠新興勢力,征集了萬餘人,組成了一支精銳的隊伍。經過3年征戰。平定了內部叛亂,穩定了局勢,再次恢複了吐蕃的統一。
這麼大的逆風局,硬是被他翻盤,可見鬆讚幹布是多麼的牛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比李世民還牛逼。
李世民這一生雖然厲害,但所遇的逆境比較少,最大的一次逆境也就是他剛登基那一年,武德九年,東突厥的吉利可汗偷襲大唐,最後兵圍長安,差點就被破城滅國,自那以後,李世民便一路順風順水了。
可惜鬆讚幹布生於吐蕃,吐蕃地處青藏高原,環境惡劣,農業衰弱,國立發展緩慢,無法與大唐相比,倘若他生於中原大地,這個天下到底是不是姓李,真的有點難說。
李浩雖然挺佩服鬆讚幹布,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對鬆讚幹布友好,相反,吐蕃是大唐之下第一國,也就是大唐最強大的敵人,敵人越強大,李浩越不安心。
鬆讚幹布此次遣使來求婚,應該是迎娶文成公主,不過時間對不上,李浩雖然沒有仔細查看文成公主的信息,不過他卻大致看了一下,文成公主是貞觀十五年的時候嫁到吐蕃的,現在才貞觀十一年,還早著呢。
果然,李世民又在兩儀殿召見吐蕃使臣,以大唐暫時並無適婚公主為由,婉拒了鬆讚幹布的求婚,然後賜予回禮財帛,送其回國。
見曆史按照既定的方向發展,李浩就放心了,起碼這樣一切不會超出自己的預料,掌控未來的感覺還是很爽的。
十一月二十三,李浩前往太極宮替晉陽公主檢查病情,回來的時候路過四方館,正巧看到兩個身穿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從裏麵出來,這兩個人的打扮和服飾一下就吸引了李浩,從他們說話的語音中,李浩確定了他們的身份-倭國人,現在叫做扶桑國人。
李浩相信,但凡是個中國人,對日本人都沒啥好感,原因自然不必多說,是人都知道,李浩自然對這些倭國人也沒啥好感,不過這些倭國人忽然出現在四方館,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要求見李世民呢。
李浩雖然不問國事,但對於國事多少知道一些,現在的大唐已經足夠強大,周邊小國對大唐十分敬畏,紛紛譴使來巴結,結什麼宗主國,其實就是尋靠山來的,李世民身為天可汗,看到萬邦來朝,自然開心,一般都是來者不拒的。
倭國使者前來,不用多想,估計也是請求結宗主國的,要說現在的日本是真的挺可憐的,土地貧瘠,生產力落後,文明落後,最悲哀的是他們的國內天災不斷,隔三差五地就是地震海嘯火山爆發什麼的,說實在的,那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住人,他們非要在那建國安居,能怪誰,怪徐福咯。
想到徐福,李浩就笑了,首先,徐福是漢人,這一點李浩很清楚,因為徐福也是鬼穀派門人,鬼穀派的名冊他看過,確實有徐福,所以徐福也算是自己的先祖前輩。
其次,徐福是方士,受秦始皇譴派,出東海尋長生不老仙藥,徐福知道如果尋不回仙藥,自己必死無疑,所以他就打算一去不回頭,跟秦始皇要了船隊,還帶了許多童男童女,說是獻祭用的,然後就出發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