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奏折來自定州,河北災情嚴重,定州尤甚,所以未經都督府,直接上奏長安太極宮。
緊接著,一匹又一匹的快馬衝進長安城,全都是持旗報災的,李世民的案頭上又多了三封奏折,兩封分別來自恒州和易州,因為恒州、易州和定州一樣,災情太重,直接上奏太極宮,另外一封則是河北都督府發來的災情奏折。
關中才下了三天大雪而已,就已經災情不淺了,而河北道居然有三州連降七天大雪,災情可想而知,李世民神色凝重,立刻傳召朝中重臣,於甘露殿商議治災之策。
一眾大臣也不顧路麵積雪,紛紛驅車趕往太極宮,麵聖於甘露殿,李世民讓眾臣看了四封災情奏折,臉色陰沉得好似要滴水,沉聲道:“如今河北道普降大雪,定、恒、易三州尤甚,幾近於十室九空,諸卿食君之祿當擔君之憂,對於此次治災有何好的想法,速速說來。”
岑文本率先出列道:“啟奏陛下,此次治災,當主次分明,三州受災嚴重,應派得力人手,攜錢糧款項直驅定、恒、易三州,以此三州為基,向河北道諸州郡擴散而治,方能顯效。”
其實岑文本說的這個乃是常識,治災嘛,基本都是這樣,哪裏災情嚴重就去哪裏,附近州郡的災民一聽說這裏賑災,自然就來了,而當地的災民最多,自然就免去了奔波之苦,所以這個老學究說了一大通,等於沒說。
李世民聞言雙眉微蹙,對他的答案不滿意,因為這次的災情波及整個河北道,而且關內道和河東道也不輕不重地受了雪災,雖然不及河北道的雪災嚴重,但也是災啊,不能不管啊。
眾人看了李世民的表情後,紛紛心頭一凜,很顯然,李世民對於普遍的治災方法已經不滿足了,這可難辦了,以往治災都是如此的呀。
過了片刻,長孫無忌忽然出列道:“陛下,臣以為,百姓乃國之本,災情既起,民心浮動,治得不僅僅是災,更是民心,是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李世民聞言雙眼一亮,知我者,輔機也,趕忙攤手道:“輔機繼續說,如何才能穩定民心?”
“是。”長孫無忌繼續道,“微臣以為,陛下當派一名能代表陛下的人前去治災,治災事小,民心事大。”
李世民聞言一愣,皺眉道:“你的意思是……派太子前去?”
長孫無忌躬身一禮:“陛下英明。”
自古以來,國家出現災情,皇帝喜歡派儲君前去安撫民心,為何派儲君去,因為安撫民心者必須身份尊貴,而且還要能代表天家形象,皇帝是不可能親自去的,那麼隻能派一個皇帝的代言人去了,還有誰能比太子更適合當皇帝的代言人呢,所以曆史上太子赴災區治災安撫民心的例子屢見不鮮。
若放在以前,長孫無忌一提出這樣的建議,李世民肯定會欣然接受,但此刻,經曆了太子殺師的事情之後,李世民對李承乾真的失望至極,若不是特殊原因,他早就廢去李承乾這個太子了,所以他聽了長孫無忌的話後,依舊雙眉緊蹙,不反對,也不說話,顯然在考慮。
長孫無忌見他猶豫,趕忙朝房玄齡使了個眼色,畢竟他是太子黨,不適合為太子說太多的好話,房玄齡乃是長孫無忌的多年好戰友,現在長孫無忌求救,他怎能袖手旁觀,立刻出列行禮道:“陛下,臣附議,臣也覺得,讓太子前去治災,乃最佳之選。”
“哦?玄齡也支持太子去治災?”李世民抬眼看向房玄齡,轉眼又看了看長孫無忌,立刻就猜到房玄齡估計是受長孫無忌所托,他也不生氣,對於別人,他可以生氣,但長孫無忌是太子的舅舅,而且支持嫡長子,支持得光明正大,從不用陰謀詭計,無可厚非。
房玄齡道:“陛下,近年來太子屢屢犯錯,不思進取,陛下多次鞭策未能有效,陛下何不試試其他之法,讓太子去看一看民間疾苦,或許能讓太子受益良多,此不為一樁好事。”
李世民聞言緩緩點頭:“嗯,房喬所言甚是,他們這群小輩……就是沒過過苦日子,房喬和輔機之奏請,朕準了,就派太子前往河北治災,不知哪位愛卿願意前去輔助太子治災呢?”
長孫無忌趕忙又道:“陛下,老臣願意前往。”
李世民擺手道:“不可,輔機你政務繁重,怎可輕易外出。”
這時,一直沉默的魏征忽然出列道:“陛下,臣願推選一人,此人官居高位,名聲頗顯,卻又無政務纏身,而且多次治災有功,可堪治災重任。”
“哦?”李世民聞言挑眉看向魏征,攤手道,“此人是誰,朕為何不知,魏卿快快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