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聞言沉吟了片刻,問道:“那詩狂你說說,給薛仁貴一個什麼樣的軍職呢?”
李浩道:“臣為薛將軍求一個行軍總管之職。”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行軍總管耶,那可是了不得的軍職啊,僅次於行軍大總管的存在,一軍生死全部掌握其手,對戰爭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此重擔,李浩卻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來挑,群臣自然驚訝。
孔穎達立刻出列反對道:“荒唐至極!陛下,萬萬不可,行軍總管之職當由戰功卓絕之人擔任,薛仁貴初出茅廬,怎可當此大任!”
其餘眾臣紛紛附議,反對李浩的提議。
李世民有點為難,他是很信任李浩的眼光的,既然李浩說薛仁貴厲害,那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但現在群臣反對,他也不能一意孤行,便道:“詩狂,給他一個校尉之職吧,你看如何?”
李浩忽然高聲道:“陛下,臣願以人頭擔保,薛仁貴將軍若任行軍總管之職,必定能大獲全勝,否則臣提頭來見!”
此言一出,滿殿再次震驚,就連李世民都瞠目結舌,半晌說不出話來,沒想到李浩如此執著,願意以性命為薛仁貴做擔保,這得對薛仁貴有多信任啊。
褚遂良眼珠轉了轉,忽然出列道:“陛下,既然李浩如此篤信薛仁貴的能力,想必此人定有過人之處,方能得李縣侯如此賞識,陛下任用人才向來不拘一格,臣以為不妨一試。”
許多人紛紛用奇怪的眼神望向褚遂良,這老東西太壞了,剛才還反對李浩的提議呢,現在李浩願意用人頭擔保了,立刻就調轉風向,這不是擺明了想要李浩人頭落地嘛。
李世民沒有說話,說實話,現在他更不敢讓薛仁貴做什麼行軍總管的職位,他擔心薛仁貴一旦吃了敗仗,連累李浩,那可就糟糕了,到時候自己到底是殺李浩還是不殺?
可褚遂良的話卻提醒了李浩的那群反對勢力,一些儒臣和門閥士族的代言人立刻出列附議,讓李世民拜薛仁貴為行軍總管出征,真的是翻臉比翻書還快,毫無節操可言,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李浩在朝堂上得罪的人真不少。
程咬金李績還有秦瓊在一旁都快急壞了,連連朝李浩使眼色,讓他收回自己的話,李浩卻給了他們一個自信的笑容,示意他們安心。
眾意難擋,李世民雖然一百個不願意,但最終還是點了頭,答應了李浩的請求,李浩這才歸列。
這下李浩可是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為了確保薛仁貴不吃敗仗,李世民自然也要讓李浩出征,如此一來也好幫幫薛仁貴,根據眾人的提議,最後李世民拜蘇定方為三彌道行軍大總管,拜李浩為浮圖道行軍總管,拜薛仁貴為龜茲道行軍總管。
後又先後決定了三位監軍人選,李浩的浮圖道行軍監軍竟是老熟人馬周。
下午時分,兵部公文到達,李浩和薛仁貴前去兵部領公文,正好碰見了,薛仁貴激動無比,和李浩回到太白樓喝上幾杯。
準備了兩日,大軍集合完畢,蘇定方、李浩還有薛仁貴三人領兵出發,蘇定方領兵四萬,李浩領兵兩萬,薛仁貴領兵兩萬,由於是草原作戰,騎兵較多,而且李世民特地吩咐,所以給李浩安排的兩萬兵馬竟全是精銳騎兵。
大軍出發,李浩這次沒帶玄甲軍出征,而是把他們留在藍田看家,因為秦素和古麗娜艾琳娜三人懷孕了,剛剛查出來的,所以李浩不放心家裏,便把陳鬆和兩百玄甲軍全部留下看家,不過他帶上了朱瑞環和飛鷹,飛鷹這次帶了兩百人過來,這兩百人都是飛鷹親手訓練出來的特種兵,這次就由他們擔任李浩的親衛隊。
當李浩大軍離開長安的時候,一個頭戴鬥笠的青袍人早已駕著快馬往漠北疾馳,那個方向,乃是薛延陀和回紇所在。
這個青袍人自然是李浩的宿敵,這次大唐和西突厥之間的戰爭是個難得的機會,他要說動回紇和薛延陀加入戰爭,將戰事擴大,製造一次大混亂,最好能讓大唐兵敗,使大唐由盛世轉衰,至於李浩的死活,那就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了。
十天之後,吐蕃那邊安插在大唐的探子得知了大唐兵馬動向,知道大唐可能要對西突厥開戰了,遂征調五萬兵馬向西北進發,大軍統領丹增江措直接駐兵吐穀渾邊境,並譴使去見吐穀渾王,讓他出兵一起攻打大唐,這一次,大唐探子沒能及時彙報吐蕃的兵馬調度情況,因為葛爾東讚早已查出了大唐密探,將其隱秘殺害。
兩個月後,李浩他們到達伊州,隻見伊州城內一片破敗,原本就很落後的城池,被大火燒得滿目瘡痍,進城之後,連半個人影都沒看到,隻有殘垣斷壁,與荒廢的樓蘭古城倒有幾分相似。
李浩心中憤怒,雙拳緊握,而就在他憤怒無比之時,飛鷹忽然湊到他身邊,道:“侯爺,發現了金立留下的暗號,伊州城剩餘的百姓,他已妥善安置,一共三萬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