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章:茶樓聽風(1 / 2)

回來的時候,由於順風順水,行得很快,僅一個多月便到了流求海峽,李浩心血來潮,想回大唐看看,於是他讓陸雲他們先回流求,自己則帶人開著起點號,去了泉州。

李浩喬裝打扮了一番,在長樂港登岸,和朱瑞環還有陳鬆騎馬趕往泉州的長樂郡城。

嶺南道基本可以分為兩部分,以廣州為界,廣州以西,是嶺南道比較繁華的區域,這邊的州郡有將近三十個,而廣州以東,也就是未來世界的福建,這邊是嶺南道人口比較稀鬆的區域,不怎麼繁華,隻有四個州郡,在這是個州郡中,泉州就是其中之一,而泉州又是這四個州郡中最繁華的一個,因為泉州有海港。

雖然現在海上的國際貿易還沒開始,但海上的國內貿易還是存在的,所以泉州港(也稱長樂港)每天船隻的吞吐量尚可,這也是造就泉州繁華的重要原因。

長樂郡城靠近泉州城,相距不過二十多裏,但長樂郡城是經略守捉使治,而且是郡城,比較小,有點混亂,但卻是相當繁華,就因為它緊靠海港。

李浩他們一路騎馬從海港到長樂城,終於見識到真正的海港城是何繁華模樣了,這還是未掀起大航海時代的海港呀,要是國際海上貿易盛行的話,這些海港城的繁華程度簡直不敢想象。

一想到以後流求和瓊南的海港也會如此繁華,李浩就漸感激動,懷著這樣激動的心情,李浩他們下馬走進了城中。

城中人來人往,雖然還未達到摩肩接踵的程度,卻也差不遠了,不過此處當真是三教九流各種人物都有,堪稱魚龍混雜,但李浩卻很喜歡這種氛圍,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

轉眼就到中午了,這邊的酒樓和客棧居然到處都客滿,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還好李浩他們自帶了幹糧,於是便找了一家茶館坐下,三人圍著桌子就著茶水啃幹糧。

朱瑞環不開心,邊啃幹糧邊嘟噥:“早知道就不跟老大出來玩兒了,連個午飯都沒地方吃,還要在茶樓裏吃幹糧,想想就憋屈。”

李浩朝他翻了個白眼:“幹糧還塞不上你的嘴,以後你就在家看家吧,別跟我出來了。”

朱瑞環聞言嚇得趕忙道歉:“哎喲,老大,我錯了,我嘴賤,你知道的……”

“停!噤聲。”李浩忽然抬手止住他,同時側耳細聽。

朱瑞環趕忙閉嘴,隻聽見鄰桌那三個人在談論一件事,而且是大事,李世民禦駕親征高句麗了。

“你說這次皇上禦駕親征高句麗,能不能打的下來?”

“那還用說?咱們大唐兵強馬壯,天下無敵,而且皇上這次禦駕親征,高句麗彈丸小國,還不是手到擒來!”

“哈哈,說得是,聽說這次皇上帶了十五萬大軍呀,十五萬呢,嚇都能嚇死高句麗了……”

李浩聽著鄰桌之人的談論,緩緩蹙起眉,曆史上李世民禦駕親征高句麗的事情他是知道的,雖然大勝而回,但卻沒能滅了高句麗,如此泱泱大國,而且兵鋒強盛,發動滅國之戰,然而卻未能達到滅國的目的,就算是大勝而歸,對於他來說,也算是一種失敗,因為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十五萬大軍出動,所費糧草彌巨,耗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未能成功,不算失敗算什麼,殺再多的敵人有何用。

聽著這群人的議論,李浩不禁唏噓暗歎,要是他和薛仁貴還在朝中,莫說是一個高句麗,就算是三個高句麗,他也能將其滅了,可惜啊……現在他連到泉州來遊玩一下都不敢暴露身份。

正當李浩慨歎之時,呼聽“啪”地一聲響,嚇了李浩一大跳,李浩轉頭一看,隻見一個老者站在大廳中心,正手持一塊驚木,怕打桌子,然後揚聲道:“列位,又見麵了!”

“哈哈,又見麵了,馬先生。”

眾茶客紛紛歡笑應著,似乎與這位馬先生頗熟,李浩也看出來了,這馬先生應該是茶館裏的說書人,他來這個世界後還沒怎麼聽人說過評書,頓時來了興趣,一直盯著馬先生看。

馬先生手拈黑須,中氣十足道:“今日,老夫繼續講瓊南王誓守庭州!”

“好!好!”眾人聞言紛紛歡叫鼓掌。

李浩一陣懵逼,瓊南王?說的可不就是自己麼,怎麼自己還成了說書人口中的人物了?

其實這很正常,古人娛樂項目少,說書是一個非常大眾化而又很有意思的娛樂項目,而說書人說故事,必須有主角,這些主角要麼是杜撰的,要麼就是根據真實英雄人物改編的,杜撰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大多情況下,說書人說的英雄人物,都是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而李浩作為大唐新崛起的少年英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獲得了軍神的稱號,所有事跡頗具傳奇色彩,所以他的故事頗受說書人的喜愛,百姓們也愛聽,現在的李浩——很紅。

就在李浩驚愣之際,說書人又重重拍了一下驚木,開始講起來:“話說高昌從西突厥借來了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