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和他們三人寒暄了片刻,李績迎李浩入城,直接帶李浩去城中的臨時軍營,進行軍權交接。
來到軍營後,李績、蘇定方、程咬金三人齊發軍令,命所有將士於校場集合,一聲令下,軍營之中頓時人頭攢動,無數將士全都奔向校場,過了一會兒,李績點兵,確認九萬大軍到齊,向李浩彙報。
李浩登上點將台,掃視了一眼場下諸軍,隻見一眼望去,盡是黑壓壓的人頭,宛若烏雲蓋天,好不壯闊。
“諸位兒郎。”李浩忽然開口,提氣高聲道,“我乃皇帝陛下親封的十道兵馬大元帥,瓊南王李浩。”
隻是簡單的一個自我介紹,頓時引爆全場,九萬將士加上李浩的一萬玄甲軍,總共十萬大軍,宛若打了雞血一般,紛紛激動大叫,而且聲音整齊劃一:“軍神!軍神!軍神……”九萬人的齊吼,震裂雲層,氣吞山河,除了他們的吼聲外,任何聲音都聽不見。
李浩猛一抬手,震天動地般的吼聲戛然而止,李浩已經被他們的吼聲感染了心中的熱血,略顯激動道:“大唐盛世,忽遭橫禍,吐蕃蠻夷,騰躍千裏,攻我國都,在我漢人的土地上肆虐橫行,殺我大唐百姓,掠我大唐婦孺,搶我大唐糧食,燒我大唐屋舍,你們身為大唐熱血男兒,能忍嗎!”
“不!能!忍!”十萬大軍齊聲嘶吼,幾乎要將他們心中的怒火與怨氣全部吼出來,他們早就想去長安殺那些吐蕃蠻子了,可是三位主將不許,因為他們有皇命在身,不可輕舉妄動,所以他們在等軍神李浩到來,等待反撲的那一刻,現在終於等到了,他們就要可以瘋狂地發泄心中的怒火了,有人已經激動得渾身顫抖。
“好!”李浩大聲道,“明日,所有人去軍備處領棉手套一雙,保護好自己的雙手,因為你們的這雙手,要用來屠殺吐蕃蠻夷,所以不能受傷!後日大軍出發,馳援長安,讓吐蕃蠻夷看看,你們的槍!是否生鏽了!李國成,請黃金魚符,薛仁貴,請聖旨!”
李國成和薛仁貴雙雙登上高台,薛仁貴的手中捧著聖旨,李國成的手中,托著一枚七寸多長金光閃閃的魚符,在大唐,調兵需有兵部調文和皇帝禦賜的銅魚符,而眼前的這枚魚符是黃金魚符,代表著軍中最高權威,這枚魚符,曾屬於天策府最高統帥天策府上將軍。
天策府從成立至解散,隻有過一位上將軍,那就是秦王李世民,時隔多年,黃金魚符再現於世,然而此次擁有它的,卻是另一個名震大唐的少年英才,他就是李浩。
當李國成高高舉起黃金魚符的時候,十萬大軍齊齊跪下,包括李績,蘇定方,程咬金,場中站著的隻有三個人:李浩,李國成,還有薛仁貴。
大唐不行跪禮,即便麵聖,也不用下跪,然而,當遇到重大儀式的時候,還是需要行跪禮的,以此顯示儀式的莊重,肅穆。
薛仁貴展開聖旨,高聲念起來:“詔曰:吐蕃蠻夷,肆虐唐土,連奪大唐數城而勢不止,距長安已咫尺之遙,此乃江山社稷存亡之秋,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瓊南郡王李浩,年少多才,文武雙全,曾數敗吐蕃,……敕封瓊南王李浩為大唐十道兵馬大元帥,授黃金魚符,節製十道兵馬,便宜行事,火速馳援長安勤王,沿途諸道官吏,聽候調派,不可違逆,欽哉!”
當聽到這則聖旨的時候,所有人都震驚了,包括李績、蘇定方和程咬金他們三人,他們隻是收到聖旨,說讓他們集結兵馬,等待李浩來接掌軍權,並不知道皇上封李浩為十道兵馬大元帥的事,這樣的職位,根本就不應該出現。
然而李績仔細想想,便既醒悟,如今長安被圍,任何音訊都傳不出來,想要讓李浩救援,就必須一次性給予李浩足夠大的軍權,不然誰知道李浩能否一次成功,若是折損了這九萬兵馬,難道讓李浩就眼睜睜地望著吐蕃大軍攻下長安?
李績暗暗佩服,這次李世民的決定,非常明智,雖然冒有一定風險,但至少不會讓大唐江山落入吐蕃蠻夷之手。
因為就算李浩勤王失敗,長安淪陷,李世民駕崩,起碼漢民還有一個精神領袖,有這則聖旨在手,李浩就能名正言順的打起旗號聚攏各路勢力的兵馬,繼續跟吐蕃大軍周旋,大唐百姓數以千萬計,隻要有人領導,擰成一股繩,終究會將吐蕃趕出大唐疆域的,但若是沒有這則聖旨,到時候諸般勢力各懷心思,一盤散沙,想要趕走吐蕃大軍,當真是千難萬難。
然而李績卻不知道,這則聖旨的內容,是李治提出來的,因為李治對李浩是百分百信任,而且李治也確實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李績的那番想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李治在某些方麵,是超越他的老爹李世民的。
宣讀完聖旨,李浩開始點將,封薛仁貴為勤王北路大將軍,封李國成為勤王南路大將軍,封陳賓為勤王東路大將軍,封李績為勤王西路大將軍,至於蘇定方和程咬金,李浩提都沒提,然而他們二人卻沒有絲毫異議,如此危機時刻,不是爭著表現的時候,國家為重,既然李浩是兵馬大元帥,他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有他的道理,而他們的職責,就是無條件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