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章:庭辯國策(上)(1 / 2)

其實在前天,李浩就已經把稅製改革的奏疏呈遞給李世民看過了,李世民還是相當滿意的,現在李世民當殿問策,不過是走走過場,他心裏也清楚,這些家夥不像李浩一樣總有奇思妙想,估計是給不出什麼好主意。

正當眾臣蹙眉沉思之時,李浩忽然出列,雙手捧著一封奏疏,道:“陛下,臣有良策獻上。”

群臣聞言一驚,這尼瑪……連奏疏都準備好了,作弊!

很明顯,李浩作弊了,李世民當殿問策,李浩卻老早就準備好了奏疏,這跟還未考試就知道試題有什麼區別,這讓群臣很氣憤,他們倒是要看看,李浩能提出什麼好主意來,如果不是什麼好主意,一定要懟一懟,就算是好主意,創造問題也要懟一懟。

許廉走下來將李浩的奏疏呈遞給李世民,李世民翻開裝模作樣地看了一會兒,合上奏疏,道:“詩狂,將你的良策口述一番,給眾卿聽聽,大家一起參詳。”

“是。”李浩拱了拱手,然後轉身麵朝群臣,先給一個招牌式的賤笑(反正李浩不管怎麼笑,反對派們都認為是賤笑),然後緩緩道,“諸位,我此次提出的諫言,乃是稅製變更。”

“稅製?”群臣聞言一驚,稅製乃基本國策之一,輕易不可變更,李浩居然提出要改稅製,他們怎能不吃驚。

老態龍鍾的孔穎達也不管李浩是提出怎樣的稅製變更,邁著顫巍巍的步子就出列責問道:“黃口小兒,也改枉改國策,你以為你是誰?”

李浩聞言頓時皺眉,他想罵髒話,你都還沒聽老子講改革內容呢,就先說勞資年紀太小沒有資格,這很無理,知道不,於是李浩強忍怒火,冷笑道:“沒錯,我確是黃口小兒,不像孔祭酒,已行將就木。”

李浩這一句懟到了孔穎達的痛處,言外之意:是呀,我還很年輕,你就不一樣了,你丫快死了。

“你……”孔穎達聞言氣得渾身顫抖,自古是人都怕死,雖然有很多人勇於犧牲,但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沒有人不珍愛自己的生命,除非生無可戀。

孔穎達老了,今年已經74歲,走路都要拄拐杖了,可是他還覺得沒活夠,李浩的一句“行將就木”,直接戳到了他的痛處,氣得他差點暈倒在地。

李世民見孔穎達搖搖欲墜,趕忙岔開話題道:“孔祭酒,莫要著惱,李浩,大殿之上不可胡言亂語,快將你奏疏中所提稅製變更說與眾卿聽。”

“是。”李浩轉身朝李世民拱了拱手,又回身麵朝眾臣,道,“諸位,若對李浩有不滿,請等李浩說完,各位快意來辯,李浩自當一一解答。”

眾人都不言語了,孔穎達也是冷哼一聲,朝他翻白眼,沒有說話,李浩繼續道:“那我就開始說了,我所提的稅製變更,內容很多,但總結之後,可歸納為一句話,減農稅,增商稅。”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很多人仿佛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紛紛驚叫起來,看到群臣如此吃驚的反應,李浩笑眯眯的,因為他早料到回事這樣的場麵,有心理準備了。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孔穎達弩指李浩,怒聲道,“農事乃國之根本,陛下乃是明君,當大力鼓勵農桑,豈可輕減農稅!”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點頭,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古代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皇帝和官員一再大喊要鼓勵農事,卻一再加重農稅,而同時,他們瞧不起商賈,卻又不收商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讓李浩百思不得其解。

李浩聽了孔穎達的責問之後,淡然一笑,問道:“孔祭酒,我且問你,農民是希望減農稅還是希望不減?”

孔穎達聞言一愣,隨口便道:“農民自然是希望減農稅了。”

“那就是了。”李浩挑眉道,“陛下是愛民聖君,自然要為百姓謀福,百姓既然希望減農稅,為何爾等要唱反調?讓陛下失去了被萬民歌功頌德的機會?”

這個帽子扣得有點大,孔穎達聞言一陣懵逼,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急聲道:“農稅乃一國收入之根本,減了農稅,如何充盈國庫,況且,我大唐農稅並不苛重!”

李浩淡然笑道:“沒錯,農稅是大唐最主要的收入,但孔祭酒似乎不知,一國之財富,並不掌握在農民手裏,而是在商人手裏,減了農稅,自有商稅補足,大唐商人雖少,但他們錢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