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的預料果然沒錯,就在三月開春之際,工匠去修築青海衛要邑,吐蕃果然帶兵來犯了。
噶爾欽陵身為一代軍事家,被搶親返回吐蕃後,恰逢鬆讚幹布病重,無法親理政務,噶爾欽陵發動自己的力量,以及他父親留下來的力量,竟登上了大相之位,協理朝政。
一個月後,鬆讚幹布病情有所好轉,來查看這一個月的政務,發現所有政務都處理得僅僅有條,絲毫不亂,鬆讚幹布很是欣慰,讚歎噶爾欽陵有乃父之風,讓王子芒鬆芒讚正式拜噶爾欽陵為師。
噶爾欽陵見鬆讚幹布很是賞識他,立刻提出出兵攻打青海衛,並陳述了青海衛對吐蕃的威脅。
鬆讚幹布不傻,自然知道青海衛對吐蕃的威脅何其之大,但如今他們國內新招的十萬新兵尚未練成,所以國中很多貴族都反對出兵。
鬆讚幹布和噶爾欽陵聯手力排眾議,最終還是決定出兵,委任新任左如帥索朗加讚為帥,領精兵三萬突襲大唐青海衛。
自吐蕃三大如帥隕落後,自然又有新的如帥繼任,而這新任的左如帥索朗加讚算是後起之秀,今年才三十來歲,出生貧苦,不過他的升官速度卻是極快,因為他是噶爾東讚的學生,跟噶爾欽陵算是師兄弟。
索朗加讚是噶爾東讚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也是文武全才,最重要的是,他對噶爾東讚格外忠心,所以噶爾東讚生前對其一再提拔,他才能在毫無根基的情況下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崛起,如今噶爾東讚過世,但他羽翼已豐,正好三大如帥相繼死於李浩之手,在噶爾欽陵的幫助下,他登上了左如帥之位,這次突襲大唐青海衛,也是噶爾欽陵努力給他爭取來的機會,企圖以此讓索朗加讚在軍中站穩腳跟。
可惜,彭海這個人十分穩重,這樣的將領,最適合守城,一個字-穩,加上李浩提前就跟彭海叮囑過,他更加小心,索朗加讚才帶兵到青海衛三十裏外,就已被唐軍巡邊斥候發現,彭海立刻帶兵前去迎敵。
雙方在荒原上打了個照麵,沒有交鋒,索朗加讚沒敢輕舉妄動,選擇佯退,帶兵撤至百裏之外,派出斥候探查青海衛這邊動向,經曆此事之後,彭海更加謹慎,每日都要派出數百斥候巡邏邊境,以防敵襲。
得到斥候傳回來的消息後,索朗加讚搖頭慨歎,大唐如此謹慎,簡直滴水不漏,他隻能傳書回邏些城,請求帶兵打道回府,沒辦法啊,他是來偷襲的,現在已經暴露了,還偷襲個屁啊,隻能回去,免得徒耗糧草。
李浩也得知了吐蕃軍隊窺視的消息,當他得知彭海嚴防邊境之後,很是欣慰,彭海如此謹慎,他也就放心了。
又過一個月,蘇定方帶著聖旨到達伏俟城,由蘇定方前來擔任青海都護府都護之職,李浩則回長安,因為天策府將要建成了。
李浩和蘇定方仔細交接了一番,便安心回長安了,蘇定方為人沉穩謹慎,有他和彭海鎮守青海,李浩真的可以安心了。
四月二十二,李浩回到長安,得知薛仁貴已經帶八萬大軍去征討高句麗,樊梨花帶兵兩萬,征討薛延陀和回紇,樊梨花目前的武職是右驍衛大將軍,不過是遙領,目前實際掌權的是左驍衛大將軍執失思力。
沒辦法,樊梨花剛入大唐,未立寸功,遙領一個右驍衛大將軍已經很不錯了,怎麼可能一開始就讓她掌權,而派樊梨花征討薛延陀和回紇,也是李世民想要試試她的能力,不然也不可能隻給兩萬兵馬,兩萬兵馬就像征討十幾萬兵馬的薛延陀?那不是鬧著玩嘛。
李浩並不擔心薛仁貴和樊梨花,因為他對此二人的能力有足夠信心,回府後,他第一時間去看李屏,畢竟李屏懷著孩子呢,已經八個多月了,當晚,李浩和李屏同房睡,但因李屏有孕在身,二人分床睡。
隔日一早,李浩跟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洗漱練功,然後吃早飯,正吃著早飯呢,杜洪忽然來報:太子李治便服來訪。
李浩趕忙放下碗筷親自去迎接,隻見李治帶著隨侍宦官和十幾個便服打扮的侍衛站在門外,二人一見麵,均都開心地互相見禮,李治稱李浩為先生,李浩自然要呼殿下,畫麵有點奇特。
李浩剛見禮結束,便看到李治身後躲著一個身材嬌小的宦官,李浩雖然未看到他臉,但已從動作猜出了其身份,笑著道:“明達,見到先生也不出來見禮麼?”
那小宦官慢悠悠地從李治身後露出腦袋,撲閃著大眼望著李浩,尷尬地說道:“明達見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