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停滯於超一流高手境界好些年了,如今一朝突破當真是可喜可賀之事,李浩特地開了一瓶香檳,和陸雲慶祝了一番。
第二天中午,老雕和野狼來了,還帶了一千青海衛精銳騎兵過來,專門保護李浩的安全,有這一千青海衛守護,即便是吐蕃大軍到來,李浩也能全身而退。
老雕這次還帶來了樊梨花的戰報書信,從信中可以看出,樊梨花還是很擔心李浩,這份擔心是出於公還是出於私呢,這個李浩就猜不上了,可能各有一半吧,反正李浩看得心中暖暖的,信件後一半內容倒是讓李浩著實開心了一把,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李浩的三個特種兵已經潛入了邏些城中,探查敵情。
李浩將早已準備好的信件交給老雕和野狼帶回去給樊梨花,然後派一眾青海衛將六十五個犧牲掉的戰士就地掩埋,不能再讓他們的屍體這樣繼續暴屍荒野了。
西征吐蕃的大軍目前很平靜,而長安城中卻因為一封奏疏而引起軒然大波,這封奏疏正是許敬宗遞回長安的戰報。
許敬宗從巴蘇顏魔爪之下逃脫後,趕到了唐軍營中,他去找樊梨花,質問樊梨花為何大軍一直停滯在此,無所作為,樊梨花說吐蕃大軍太多,聚兵於邏些城,眼下還不能攻城,許敬宗問她何時出擊攻城,樊梨花的回答很含糊,說待時機到了,自然攻城,許敬宗追問怎樣才算時機成熟,樊梨花沒鳥他,覺得他管得太多了,一個對兵事一竅不通的純粹文官跑來在兵事上對她指手畫腳,她真的懶得鳥他。
許敬宗在奏疏中說李浩到達吐蕃之後便稱病停滯不前,讓樊梨花帶軍繼續前行,樊梨花一路誅殺了八萬多敵軍,然而到達邏些城外一百多裏處時,卻忽然駐軍不前,不與敵人交鋒,每日在此練兵,徒耗糧草,他多次詢問原因,樊梨花都不回答。
許敬宗的口才是非常不錯的,明明樊梨花殲敵八萬,大功一件,但經他一說,卻好像樊梨花故意拖延戰機,似乎居心叵測。
收到許敬宗的這份奏疏後,長孫無忌立刻發動自己的朋黨,彈劾李浩好樊梨花,說他們擅自轉讓兵權,擁兵自重,而且李浩至今隻傳了兩份戰報回來,兩份戰報中,均為述說自己生病之事,自然也未交代自己將兵權轉交樊梨花之事,在眾文臣的口誅筆伐之下,李浩和樊梨花竟然變成了非常嚴重的謀逆嫌疑犯,他們請求李世民卸去李浩兵權,將其押解回長安問罪。
李世民最近身體很不好,冬天到了,宮中都是用碳盆和碳爐取暖,碳爐這東西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對身體不大好,如果身體健壯,或許沒什麼影響,但李世民有心疾,病情自然加重。
上朝的時候明顯感覺力不從心,而群臣對李浩的彈劾更是讓李世民大發雷霆,李世民將他們一頓痛斥,結果就是李世民病倒了,再也無法上朝了。
李世民連續兩個朝會都沒參加,眾臣便猜到,皇上可能不行了,整個朝堂頓時被一片緊張的雲霧籠罩,而長孫無忌則開始上躥下跳,活動起來。
長孫無忌每日都會去太醫院,向太醫院院正馮靜良詢問李世民的病情,而且還經常去探望李世民,表達慰問,看似關心李世民,其實他是在確認,李世民這次是不是真的無力回天了。
經過了連續數天的詢問和探望,長孫無忌可以確定,李世民這次絕對熬不過這個冬天了,於是他開始聚集朋黨,密謀商議,商議的內容,沒人知道。
李世民躺在病榻上,感覺自己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他卻一點都不感到害怕,因為他知道,這一天終於要來了,每個人都會有這麼一天的,隻不過,他還有個心願未了,就是等李浩攻破吐蕃的捷報傳來。
按照太醫所述,李世民的身體早已不行了,隨時都有可能駕崩,但李世民就是這麼一天天的撐下來了,他每日都要把許廉召到床前詢問:“許廉,有李浩的捷報嗎?”
然而許廉每次的回答都讓他很失望:“回陛下,尚無李浩的捷報傳來。”這個時候,李世民總是會無奈歎息一聲。
到後來,許廉已經不忍開口回答,每次李世民垂問,他就搖頭。
長安眼下是暗流湧動,而吐蕃的都城邏些城中也不平靜,為何,因為他們的糧草已然不多了,前兩天晚上,還有人刺殺左如帥索朗加讚,但那個刺客沒有刺殺成功,隻是打傷了索朗加讚的一個的貼身侍衛,那個侍衛臉被劃了兩刀,傷得不算太重。
刺客的身手十分敏捷,一擊不中立刻遁逃,索朗加讚立刻全場追擊,最終跟丟了,於是他派兵全城搜查,但並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鬧得城中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