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些城下,唐軍營地如月牙一般將邏些城三麵包圍,營地之中,眾軍正在操練,樊梨花身穿銀甲白鬥篷,在一旁巡閱,範水還有飛鷹緊跟在樊梨花身後。
“報”忽見一個斥候衝了過來,高聲疾呼,到了近前,朝樊梨花行禮,急聲道,“報樊副總管,有五百羽林軍從東北方向而來!”
“羽林軍?”樊梨花聞言一愣,隨即雙眉蹙起,羽林軍這個時候來這裏,定是有重要皇命傳達,眼下乃是攻克吐蕃的重要時機,忽然傳來皇命,這不是好事。
樊梨花沉默了片刻後,說了聲:“去看看!”說罷大步朝北營口走去。
走到北營口,樊梨花用望遠鏡朝東北方向觀看,果然看到五百羽林軍真策馬揚塵朝這邊奔來,速度好快,樊梨花頓時放下望遠鏡,雙眉緊蹙,不知道在想什麼。
過了約有十幾分鍾,李元忠帶著五百羽林軍靠近大營,沿途巡邏的青海衛見到他們後,上前阻攔,但李元忠似乎是出示了什麼證件,這些巡邏青海衛紛紛放行,樊梨花看到後,更加確認這群羽林軍來者不善。
很快,李元忠帶著羽林軍來到北營口,李元忠下馬走到樊梨花麵前,拱手行禮:“見過樊總管。”
樊梨花還禮:“李將軍,忽帶羽林軍來這裏,不知有何要事?”
李元忠跟樊梨花並不是太熟,自然也不會像跟李浩那麼客氣,板著臉道:“李某特地來此,自然是有皇命傳達,請樊總管準備香案,迎接聖旨。”
樊梨花心中不祥之感越發強烈,但李元忠說有聖旨,她暫時也不能多想,轉頭對範水和飛鷹道:“快去牙帳準備香案,請各路行軍總管去我牙帳,迎接聖旨!”
“是!”二人轉身飛速而去。
樊梨花給李元忠讓道,做了個請的姿勢:“李將軍,請來牙帳宣旨。”
李元忠點了點頭,從部眾手中接過聖旨和兵部公文,隨樊梨花走進了大營。
北營口距離牙帳有四裏多遠,二人走得不快,等他們來到牙帳,範水和飛鷹已經在牙帳之中備好了香案,各路行軍總管站在牙帳前,等候樊梨花。
本來聽說有聖旨,秦懷玉等人感到很詫異,當他們看到是李元忠來宣旨,頓時都吃驚不已,樊梨花投唐不久,與李元忠不熟,但秦懷玉程處弼他們認識李元忠不是一天兩天了,程處弼瞪眼驚呼:“李將軍,怎會是你來宣旨?”
秦懷玉緊蹙眉頭問:“李將軍,是不是……朝中有何變故?”
李元忠職責在身,暫時不好回答他們,隻淡淡道:“先宣旨吧,等會你們便知道了。”
眾人無奈,進入牙帳之中,以樊梨花為首,整齊地站在香案前,迎接聖旨。
這封聖旨內容很短,隻說卸去李浩和樊梨花軍權,由李元忠帶大軍回青海,交給青海衛,並未提到押李浩回長安受審的事情。
聖旨宣讀結束,眾人全都驚呆了,樊梨花秀目瞪得滾圓,滿麵怒容大喝:“豈有此理,邏些城中已經糧絕,隻需再靜候十日,本總管便可帶兵一舉拿下邏些城,朝廷竟要在此刻撤軍!豈有此理!”
李元忠聞言雙眉一擰,冷然道:“樊將軍,請注意你的言行,你麵前的,是聖旨!”
“聖旨又如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樊梨花依舊憤慨道,“朝廷對我軍攻打吐蕃之事不甚清楚,自然無法做出正確決斷,樊梨花拒接聖旨,待十日之後,樊梨花攻下邏些城時!再來接旨!”
若換做其他人,李元忠定然發飆,居然揚言拒接聖旨,這是要造反啊,然而李元忠忍了,為了李浩,他忍了,因為樊梨花是李浩的麾下,倘若給樊梨花扣上謀反的帽子,那麼李浩也難逃罪責,朝中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那幫人就等著李浩犯錯呢,而若將樊梨花拒接聖旨之事傳出去,那麼李浩這次真的死定了。
一旁的秦懷玉和程處亮偷偷拉扯樊梨花的袖甲,朝她使眼色,但樊梨花卻視若不見。
李元忠無奈,果然如李浩所說,樊梨花的脾氣不大好,還真的拒接聖旨,於是他從懷裏取出一封信,遞給樊梨花道:“這是瓊南王給你的信,他說若是你不肯接旨,可以先看看他的信。”
樊梨花接過信,撕開信封,展開信紙,隻見上麵寫著一句話:“你若抗旨,全軍皆死。”
看到這行字,樊梨花渾身一震,愣在了那裏,一雙明眸之中,淚水晃動,順著臉頰留下,滴在信紙之上,淚水之中滿含了辛酸憤怒和委屈。
李元忠並不知李浩在信中寫了什麼,但看樊梨花如此反應,知道李浩的信起作用了,等了片刻,他緩緩遞上聖旨,慨然道:“樊將軍,請接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