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確實聰明,長孫無忌的計策基本被他猜中了,長孫無忌知道這一次是無法繞過這幫儒臣了,那麼,就隻能先敷衍過去,然後來個先斬後奏,把武媚娘接入宮中。
到時候這幫儒臣肯定又要大鬧一場,沒關係,犯一個錯的下場是下罪己詔書,麵壁思過,犯兩個錯還是下罪己詔書,麵壁思過,難道他們還敢廢了皇帝不成?隻要平息了他們的怒火,那便行了,就算平息不了,那又怎樣,以死相諫?辭官明誌?這需要大量的重臣一起做,才有效果,如果隻有幾個人,根本沒用,長孫無忌也相信,隻要李治認錯的態度夠誠懇,還是能化解大部分人的怒火的。
終於,事情議完了,散朝,李浩坐在房車上,若有所思,陸雲現在是李浩的專屬司機,自從學會開車後,他就愛上司機這個職業,他覺得開車可有意思了,腳一踩,檔位一推,方向盤隨便撥弄幾下,就把這麼龐大的一個玩意給開走了,而且跑得飛快,多神奇啊!
朱雀大街雖然很寬,但路上行人和攤販很多,陸雲也不敢開得太快,就這麼慢悠悠地開著,看到李浩坐在一旁若有所思的樣子,他隨口問道:“在想什麼呢?”
“我在想……”李浩欲言又止,有些話,陸雲不會懂,所以他最終選擇不說。
陸雲連李浩是未來人的身份都知道了,連房車都會開了,然而李浩這次所想的事,陸雲真的不懂,是關於破封建禮教之事。
今日朝堂上之事,其實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對禮教的挑釁行為,當然,這個挑釁程度很大,已經伴隨著道德問題在裏麵了,但其實道德也是根據禮教衍生出來的,在一些蠻夷部落裏,他們沒有禮教,所有部落酋長死了,兒子除了繼承父親的酋長之位外,也繼承他父親的所有財產,包括女人,當然,生母除外。因為這些蠻夷不懂禮教,所以也沒有什麼道德包袱,這已經是他們的習俗和傳承。
李浩之所以要破除封建禮教,是因為封建禮製實在有太多太多艸蛋的地方了,打個比方,古代一味地強調對祖宗的尊崇,強調傳承,認為祖宗留下來的都是好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尊敬祖宗是好事,但應該理性對待,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那就繼續發揚,但祖宗也有一些不好的東西留下來了,比如思想,思想這個東西,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思想必須適應時代,而如果連思想都一味地照般前人,不思開創,祖宗留下來東西,如果是不好的,或者說不適應這個時代的,那麼就應該采取相應措施,最大的措施,就是舍棄。
因循守舊是社會進步途中最大的障礙,必須掃除,否則將會嚴重阻礙科學的發展腳步。
李浩打算**舊禮製,建立新禮製,基本來說,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當世的人們既有正確的道德觀,又不會在思想上被束縛,這就是他理想中的社會禮製。
今天兩儀殿上的一切,他見識到了**舊禮製的難度,那幫儒臣就是舊禮製最忠實的守護者,你要說他們有罪吧,他們有什麼罪,能殺了他們嗎,明顯不可能,你要跟他們講道理吧,大家思想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雞同鴨講,對牛彈琴,永遠談不攏,而今天的這十五個儒臣,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其實滿朝文武都是舊禮製的守護者,隻不過因為利益驅使,有些人站在了長孫無忌那邊,再往開了說,百姓從小到大被舊禮製洗腦,他們也認為這些禮製是好的,是對的,他們也是舊禮製的擁護者,李浩能耐再大,能與天下百姓為敵嗎?這也正是他要利用武媚娘的原因。
武媚娘這個人心狠手辣,做事不擇手段,而且她是女子身份,想要登頂,首先便要對舊禮製發出猛烈一擊,她的猛烈一擊,將會血流成河,多少門閥士族和迂腐儒臣要死於她的屠刀之下,這一點,李浩就算心腸再狠也無法做到。
正是因為今天的事想到了對抗封建禮教的難度,李浩越發堅定了利用武媚娘的決心,大不了多等些時間而已,時間嘛,多的是,反正他的壽命很長。
消息這個東西傳播起來是很快的,下午時分,幾乎半個長安的人都知道了,李治居然淫亂其庶母,而且還生下了一男一女,百姓們隻是覺得此事匪夷所思,皇上居然做出如此苟且之事,讓他們震驚,引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要說百姓有什麼怨言和責罵,自然有,但不多,畢竟他們隻是平頭百姓,能有個安生日子過便滿足了,何必冒險咒罵皇帝,自找不痛快,但一些今日沒有上朝的言官和儒臣們聽說此事後盡都氣憤填膺,認為李治這事做的太艸蛋了,要不是李治答應了下罪己詔書承認錯誤,他們肯定就要去太極宮上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