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剛剛亮,李浩就帶著所有的兒女們去田埂上散步,這個時候是田地裏最忙的時候,因為太陽剛出,不太曬人,十分涼爽,是最佳的幹活時機。
眼下田地中一片金黃,過不了十天,就是割稻的季節了,現在的農民們都在菜地裏忙,因為糧食價格低,農民們想致富,便種植瓜果蔬菜和養豬羊雞鴨,一年下來,光是這些也能掙個三四貫,加上賣糧的收入,一戶一年掙個七八貫沒有問題,如果家中還有一兩個人參與修路或者在李氏集團的工廠裏麵幹活的話,那麼一年的收入就能達到十五貫以上,絕對的小康之家了,大唐的百姓們這些年來就是這樣慢慢富足起來的。
李浩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帶兒女們來地裏幹農活,這幾乎已成慣例,雖然兒女們都不大樂意,但李浩強迫他們必須幹,因為沒有吃過苦的人,總是太過自我,偶爾讓他們做做農活,幹幹家務,對他們當真大有裨益,不然為什麼會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一說法呢,窮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比較懂事,如果家裏窮,孩子還不懂事,那便是父母小時候慣的,沒有教育好,這樣的孩子長大基本是廢的。
李浩稱這樣的勞作活動為實踐教育,三年下來,頗有成效,不過今天不一樣,因為孩子群裏多了一個人,祁王李弘。
李弘才六歲,小正太一枚,吸著鼻涕望著在地裏為瓜果蔬菜鋤草的農民們,一臉的懵懂。
李圖今年十二歲,已經實踐教育了三年了,經驗豐富,在田埂上站定後,轉頭問李浩:“爹,今天我們還是鋤草嗎?”
李浩點了點頭,道:“嗯,還是鋤草,兩個時辰,你教教李弘,他第一次來,而且年紀小,什麼都不懂。”
“是!”李圖頷首,對祁王道,“李弘,你跟我來,我教你幹活。”
“嗯,好的,李圖哥哥。”李弘很有禮貌地點頭答應,然後跟著李圖走入菜地。
才走沒幾步,李圖忽然叫起來:“李弘,你踩著菜了!莊稼和菜都不能踩!”他的聲音很大,略帶訓誡的意思。
李弘趕忙低下頭,道:“對不起李圖哥哥,弘兒錯了。”
李圖無奈,放軟了語氣,道:“記住了,別再踩了。”
“好的,李圖哥哥。”
李弘到底年紀太小了,而且是第一天下地幹活,工具什麼的都不會用,李圖便給了他一柄單手小鋤,蹲那鋤草,一直忙到中午,就鋤了桌麵大的一塊地,李圖哭笑不得。
李浩一直在田埂上看著,望著自己的兒女們在地裏幹活,心中說不出的開心,從九點開始,太陽變得越來越熱,幾個小家夥額頭都已開始冒汗,但說好的兩個時辰還沒到,李浩也沒喊結束,繼續在田埂上站著,想當年他在南陀山種地種了四年,那所受的苦,可不是他們所能比的,雖然有時候他會心疼孩子們,但他一直保持著理性,讓他們受苦,是為他們好,寵著他們反而是害了他們。
終於,到了十點了,李浩在田埂上拍了拍手,叫了聲:“好了,收工!”
李圖帶著弟弟妹妹們走到了田埂上,李浩掃視了他們一眼,最後目光落在李弘身上,微笑問道:“弘兒,今日下田勞作,感覺如何?覺得辛苦嗎?”
“嗯。”李弘點頭,“辛苦。”
李浩嗬嗬一笑,道:“當年你父皇還是晉王的時候,為師也帶他來田裏勞作過,你父皇親身體驗到了百姓的辛苦,所以至今仍不忘惜米如金,珍愛百姓,為師希望你能做得比你父皇更好。”
李弘向李浩行了個禮,有模有樣道:“弘感謝恩師教誨。”
李浩上前摸了摸他的小腦袋,道:“弘兒真懂事,走吧,咱們回去。”
於是一群小家夥扛著鋤頭走在前麵,李浩跟在後麵,踩著田埂朝家走去。
李浩對李弘的教育十分重視,比對李圖他們更加重視,畢竟他覺得自己虧欠李弘,所以要補償他,他親自教李弘知識,親自教他練拳,給他講富有哲理的故事,還跟他講當年和李治一起治災的事情,李弘心地善良,當他聽說到災民們餓死在路邊,還有易子而食的時候,小臉繃得特緊,聽完之後,李浩問他:“弘兒,聽完為師的故事,你可有什麼想法嗎?”
李弘道:“弘覺得,天災很討厭,弘不希望有天災。”
李浩點頭道:“弘兒的想法很好,但天災大部分情況下不是人力所能抵擋的,天災要來,我們根本無法阻止,隻能治理。”
李弘道:“那就讓父皇好好治理,不能讓人餓死了,他們好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