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無意間的影響遠勝過有意的教育(1 / 1)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完整的需求,都有和諧的需求,而許許多多不和諧的家庭氣息,都在潛移默化地導入到孩子的體內、心內,這些內在的不和諧,幼稚的孩子就把它放在心裏,誰都可以當它不存在。長年家庭不幸福不和諧,使思思養成既容易遷就父母又容易挑剔父親的分裂型人格,性格既柔弱又尖利,尖利無情的時候,她會刺到自己的柔弱情感,她感到很疼,卻不知這種疼痛的來源,於是下一次,這種疼痛接著泛起成災。

不去動腦思考的成年人,也常常被這種莫名的苦痛煩惱情緒持續困擾著,不明糟糕情緒生起的根源,不知結束的時刻。

對爸爸媽媽的挑剔,分明就是在分裂一個完整的自我,對父母不接納不承認,這種壓力對孩子而言幾乎是泰山壓頂似的,無法翻身。你歧視父親,你卻來自於他,你明明很愛給了自己生命的他,心裏另一個聲音——媽媽的聲音,卻在告訴你他不配你愛,不要去愛他。這會讓孩子產生深層的內疚感。她有時會強烈地自責,會認為父母不快樂是她的錯。正是因為這些影響是潛在的,破壞也是潛在的,所以,這一切發生的時候都是悄無聲息的。深層的抑鬱和自卑、深層的不滿,直到遇到類似的情境,就會爆發出來。比如上學後與小朋友相處,誰都不知道那麼柔弱可愛體貼的她,怎麼突然變得那麼尖刻不近人情。再如將來戀愛,男孩子明明喜歡上了她的溫柔,可後來越相處越發現這個女孩子怎麼不會尊重別人,怎麼這樣沒完沒了地抱怨和挑剔?

是看待人的角度問題?是當初沒有發生愛情的問題?是婚姻的問題或教育的問題?還是我們的經驗和智慧都太少,思考太少,思想才華太少,對自己的人生太不清醒太草率從事,對人性最美好的發現能力和感受能力太薄弱?我們是不是遭遇的挫折磨難還是太少,還沒有以足夠的挫折換取智慧,於是仍不懂得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