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年八月,玄燁奉太皇太後尊駕謁孝陵,幾個月前和孝莊商量的時候,她一口就答應了。一來,孝莊以為這是皇帝的一片孝心,二來,皇帝親政以後,已經曆練得很出色,是該去告慰列祖列宗,這第三,也是最要緊的一件,中宮誕下龍子,大清國後繼有人。
玄燁隨即諭令禮部,“太祖高皇帝創建鴻圖,肇興景運……今欲仰體皇考前誌,躬詣先帝山陵,以告成功,展朕孝思。”
此次作為皇帝登基後首次祭拜孝陵,除了太皇太後,皇後與才小阿哥承祜,玄燁特意與菀玥商定,帶上了青嵐,那孩子去了以後,青嵐的憔悴一日多似一日,難得出宮遠行一次,隻當散心。
“你說,咱們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玄燁看著菀玥懷抱在懷裏的孩子,在一旁輕撫著他的笑臉,一個勁兒地逗他樂,這是難得相處時光。按著後宮的規矩,孩子一出生便由奶娘撫養,連菀玥也不是時常能見到的。
菀玥輕輕搖著,“來,好孩子,叫額娘。”
雖是隨意一句話,聽得玄燁倒是急了,“不行不行,得先叫皇阿瑪才行。”
菀玥瞧了玄燁一眼,撇了撇嘴道,“皇上還說以後什麼都由著臣妾呢,這話想來是不能信的。”
玄燁笑著站起來,轉而在榻上坐下,“好好好,依你依你,朕都依你還不行。”說著話,斟了茶,又問道,“謁陵的事情準備地怎麼樣了?”
“都備好了”菀玥瞧一瞧他的臉色,猶豫道,“隻是?”
“隻是什麼?”
“皇上,何不把如惠妹妹,還有敏榮妹妹一塊兒帶上?”菀玥提議道。
玄燁聽了頓了頓,“怎麼還要帶上她們?”
菀玥將孩子交給靈兒,示意她出去。她緩緩走過去,在他身邊坐下來,“臣妾是想著,後宮裏這麼多的姐妹,皇上若是隻帶著青嵐妹妹一個,百姓會怎麼想,人家一定以為是皇上偏袒愛寵妃呢。”
玄燁有意道,“朕隻帶著她,叫你吃醋了是不是?”
“臣妾什麼時候那樣小心眼了。”
“哎呦,還真是生氣了?”玄燁忙不迭地討好她道,“怪朕怪朕,一時說錯了話,該打該打。”
他這樣一勸,菀玥更是不願意理睬,隻背過身去,“臣妾本是為著皇上著想,皇上反倒取笑我了。”
玄燁再次討好道,“好好好,你說得有理,朕都依你,都依你。”
這世上恐怕也隻有菀玥一個人,可以消除他身上沉沉的帝王威嚴。
謁陵所有事務,均交由禮部策劃辦理。玄燁欽點了納蘭容若、曹寅二人各率一隊人馬一路隨身護駕。
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抵達孝陵時,已是正午時分。
孝陵,是先皇順治帝的陵寢及其兩位皇後。算不得奢華,但它地處昌瑞山主峰之下,與南麵的金星山、影壁山遙相呼應。三山一線,山水相依,占盡了風水精華。
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是由漢白玉製成的。上麵浮雕著“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緊靠著的石牌坊便是大紅門。
所謂紅牆迤儷,肅穆典雅,盡在眼底。
孝陵的功德碑高大約有6米多,恍若在雲間遊走,碑身立於碑樓內的大海龜之上,6條蛟龍盤伏在身,盡顯皇家大氣磅礴,上麵刻有1400字的碑文,由玄燁親自撰寫。
各項事宜準備齊全,禮部啟奏,時辰已到。玄燁攜太皇太後,皇後及嫡子承祜,登上高台,在“石五供”向先帝亡靈舉哀、淨手上香、奠酒、行跪拜大禮。
其餘人等跪了一地,沒有人敢抬起頭來。
陽光有些刺眼,他眼睛緊閉著,想竭力製止湧上來的情緒,卻不能。
“朕8歲喪父,9歲喪母,幼時不能體會孩童之樂,此朕一生抱憾之處。”
許久,眼底的淚水終於咽下去,他磕了個頭,又道,“而今中宮產子,大清後繼有人,定當不負所望。”
孝莊與皇後在玄燁兩側而立,其他所有人均隻能站在高台之下,玄燁說了什麼話,誰也聽不清。
小阿哥抱在菀玥手中甚是乖巧,不吵不鬧,已經睡著了。
一切按禮部指定的章程順利進行,直至所有祭奠儀式完畢。
“玄燁啊,你皇阿瑪一輩子不容易,他經曆了太多太多了,總有一天,曆史會做出公正的評價,他定是個好皇帝。”玄燁一直記得這些話,在他才登基的時候,孝莊就對他說過。
玄燁躬身:“皇阿瑪的教誨,孫兒都銘記於心,孫兒一定會做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