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藏書閣(1 / 2)

溪山,看樣子順帶著後麵的那座山也有名字了,藏書閣最忌火,取名最好帶有水字,溪山倒是也應景,小棠很滿意這個名字,有點小清新。

掛匾儀式搞的很是隆重,蘇山長、楊老爺子以及書院的所有人都到齊了,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書生、長者。

主要是這位書法大家,原是帝師,平時書法就得到很多人的追捧,退休後更加專注鑽研,書法更上一層樓,求他字的人那真是排隊排到十萬八千裏了,但是大家嘛,字要是隨便就給,就不珍貴了,所以流出來的字畫很少。

誰想到這小小的縣城裏後還能一睹這大家的名字,難怪會如此重視,這當然不是僅僅對那位書法大師的敬重,還是對當朝皇帝的敬重,帝師的字啊,想想就知道。

“如今,藏書閣終於算是能看了。以後各項規章製度也要規範起來,小棠,藏書閣交給伯允,他一定能處理好,你就不用擔心這一塊了。”楊老爺子摸著胡須對小棠說道。

“嗯,正好我也懶得操心了,我得想辦法掙錢了。”小棠盯著匾額點點頭。

……

幾日之後,劉伯允就把藏書閣的規章製度修好了,拿給蘇山長和楊老爺子看,其中很多都是小棠給劉伯允的建議,現代圖書館在這個朝代的融合版。

首先,藏書閣進出口不在一處,進入時,須出示證件。

證件的辦理需要出示戶籍文書,在辦證的旁邊還有一畫師,直接將此人的樣貌畫下來(古代科舉就有畫像的,雖然沒有照相那麼逼真,但是基本的樣貌特征是具備的,比如胖瘦、高矮這樣的都有描述,還有專門的識人官識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替考的概率),畫完或者說描述完,刷上防水漆,等漆幹了,就算是完成了,然後就交給對方一個類似現代身份證的卡片,隻不過這個卡片是竹子製作,雖然耐久性不夠,但是比紙張好很多。

其次,不能帶任何私人物品進入,在大門處有人檢查證件,順便保管你的物品,保管櫃也和現代一樣樣式,就連鎖的樣式都是一樣的,很簡單的原理。

藏書閣裏有免費的筆墨紙硯,可以供大家抄寫,抄寫的可以帶走,也有類似自助的熱水、茶點,餓了可以去吃點墊墊肚子,水是免費的,茶點則需要三文錢,主要是給富裕的書生準備的,這茶點還是小棠搗鼓的,很是好吃,三文著實不貴了。

然後,每次進入需要交納一文錢,小棠本想免費,被楊老爺子勸住了之後就想通了,象征性的收取一文錢也是為了讓讀書之人珍惜書籍。

如果沒錢怎麼辦?可以以勞代替,攢夠十文的欠款就可以去隔壁五善堂打掃衛生、洗菜摘菜、挑水澆水或者當個代辦夫子之類的都可以,主要看個人意願和楊婆婆的安排了,耽誤的時間也不多,很多貧苦人家的讀書人都會選擇這種,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然後,想借書出去閱讀怎麼辦呢?那就要交錢了,重要的書籍現在還不允許借出,市麵上常見的可以借出,免費可以借出三十天,之後每十天需要一文錢,依次累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