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未曾確定的主題(2 / 2)

鈴木光子覺得阿莫多瓦所說“電影可以學”這句話是對的,下麵所說“但不能教”則有些偏頗。世界上有許多導演都是經過學校教育、培養走出校門之後,再經過實際的鍛煉而取得成功的。例如,俄國的邦達丘克等,幾乎都是在正規的電影院校中培養出來的。曾經因執導《鋼琴課》而一舉成名的女導演簡·坎皮恩也曾經就讀於澳大利亞的廣播電影電視學校。她說:“學校創造了我的事業。我相信,如果沒有學校,作為一名女性,我不會成功。”可見學校教育還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真正具有個性化的導演,還需要經過實際工作的磨煉和考驗。而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則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

還有另一條路就是野路子出身的自學成才,即跟隨攝製組在拍攝現場邊幹邊學,或者邊看電影邊學習。好在現今錄像帶和VCD、DVD光盤影碟較多,可以通過看電影來學電影。

阿莫多瓦說:“在較低層次上,也可以通過看影片來學電影。其危險性在於會落入崇敬的陷阱。人們看到某些大師的拍片方式,然後就試圖模仿。”他說:“這樣做的唯一站得住腳的理由,是在別人的影片中找到他遇到的問題的具體解決辦法,因而這種借鑒成為他自己影片的一個積極的部分。拍電影未嚐不可從模仿入手。導演布賴恩·德帕爾瑪就是專門模仿希區柯克的導演。後來,他終於獲得了成功,拍攝了極具個人化風格的《鐵麵無私》。

另一位英國導演約翰·布爾曼也在戛納電影節授課時說:“我並非是電影學校的狂熱崇拜者,因為,對我來說,導演首先是一種實際的職業,在拍攝現場學習是培養導演的最佳方式。歸根到底,理論隻有在符合實際經驗時才有價值。”以上兩位導演都強調要通過實踐來學習導演的看法,在鈴木光子看來算是正確的。

田中歸一的指導方式就是選擇出一部分極具特色的導演的作品讓鈴木光子觀看,然後讓鈴木光子寫出印象深刻的點還有導演在影片中想要傳達什麼,然後再結合自身實際經驗詳細的教授鈴木光子。

在教學中田中歸一也發現了鈴木光子確實具有天分,在導演這個職業中,天分也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點,有些時候缺的就是那一點靈光。

鈴木光子也學習的很快,是個聰明好學的學生,這讓田中歸一也找到了為人師者的快樂。

“理論我們就先到這裏,理論不結合實際操作就永遠隻會是理論,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實際去拍攝一個短片,主題你自己定,想拍什麼都行,拍攝中有什麼不懂得可以打電話問我。”田中歸一把桌上的教材整理好對著鈴木光子說道。

“我知道了田中老師,不過沒有大概的範圍麼?這樣很難選,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我想要拍什麼……”鈴木光子苦惱的說著。

“拍攝時遇到的困難我可以幫你解決,但是劇本、主題這些隻能鈴木你自己定,等你短片拍攝好後我們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田中歸一板著個臉,一本正經的說道。

“這樣的啊,我知道了田中老師。”鈴木光子還是答應了下來,從答應田中歸一拍攝短片後,這幾天來鈴木光子一直在苦惱拍攝短片的主題,她也一直在尋找自己想要拍攝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