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理財你必須要投資2(1 / 2)

9.投資連結保險;

10.實業投資。

投資管理

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是通過投資獲得的、超出投資本金的錢,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賺到的錢。但是,投資收益的獲得在很多情況下具有不確定性,比如股票和基金投資,有可能賺錢,有可能賠錢,還有可能不賠不賺,這種投資收益獲得的不確定性稱為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方麵是投資標的本身價格波動的風險,比如股票價格的漲跌、基金淨值的變動;另一方麵來自投資標的流動性風險,即投資人想出售投資標的時賣不出去,需要降價出售,甚至降價出售也難以成交,導致投資人無法順利變現,比如房產就屬於流動性較差的投資標的。

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是匹配的,就是說要想獲得高的投資收益,就必須承擔高的投資風險,但是承受了高的投資風險卻不一定能獲得高的投資收益,結果有可能是巨額虧損,比如股票投資就是如此。我們通常說的“高風險高收益”這句話是不完全正確的,應該改為“高風險可能高收益,可能高虧損”。如果投資標的安全性好,流動性也好,比如儲蓄和國債,你就難以獲得高的投資收益。很多投資人心中期望的那種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標的是根本不存在的。明白了這一點,投資人就不會跌進“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陷阱了。

投資管理

投資實質上是一種“紀律”,投資管理就是嚴格遵守“紀律”。要搞好投資管理,就應該嚴格遵守以下的“紀律”。

1.專錢專用。

“應急錢”隻能用於流動性投資;“養命錢”隻能用於安全性投資;“閑錢”可以用於風險性投資。

2.分散投資。

上麵說到的“專錢專用”屬於“大分散”,“大分散”是一級分散。“大分散”下麵還要有“中分散”,比如流動性投資應包括活期儲蓄、短期定期儲蓄、貨幣市場基金等;安全性投資應包括定期儲蓄、債券基金和養老保險等;風險性投資應包括股票、股票基金、黃金等。“中分散”是二級分散。最後是“小分散”,比如股票組合應包括3隻股票,基金組合應包括3~5隻基金。“小分散”是三級分散。

分散投資的目的是分散投資風險,達到一種整體上的平衡,避免“孤注一擲”帶來的安全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比如你把所有的“閑錢”都投資在1隻股票上,一旦這隻股票大幅下跌,你就會遭受重大損失;如果你把所有的“養命錢”都投資於商業養老保險,一旦你需要用錢(超過“應急錢”),可能取不出來(雖然你可以用保單貸款,但是要支付較高的利息)。

3.不熟不做,不懂不投。

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投資品種要“敬而遠之”,千萬不要看別人賺錢眼紅。對自己不懂得、不熟悉的投資品種不要跟風購買,那樣做往往要冒很大的賠錢風險。通過基金進行間接投資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對基金公司要進行深入的了解,不要盲目輕信。

4.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投資是一種管理情緒的活動,人們的心理變化對投資結果有很大的影響。你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一定要理性投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成功自然來敲門。

生命周期與投資理財

人從出生到死亡要經曆嬰兒、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6個時期。由於嬰兒期、童年期和少年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因此這三個時期不是理財規劃的重要時期,但是父母應該在少年期加強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為孩子今後獨立生活打下基礎。而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則是進行投資理財的重要時期。

青年期

青年期是指18~35歲這段時期。青年期又可細分為單身期和家庭與事業形成期。

1.單身期。單身期是指18~30歲這段時期。在這個時期,年輕人剛剛開始參加工作(如果是上大學,就要等到22歲),收入較少,但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要買衣服、租房子、談戀愛、準備結婚等。比起不算豐厚的收入,支出的負擔還是比較重的。但這個時期又往往是個人資金的原始積累期,因此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應該在努力工作、擴大收入來源的同時,著重攢錢,為建立家庭作準備。與此同時,由於年輕,抗風險的能力較強,你可以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嚐試進行投資,比如投資股票和基金,為自己中年後的投資積累經驗。

2.家庭與事業形成期。家庭與事業形成期是指30~35歲這段時期。在這個時期,個人事業初步形成,兩個人組建了家庭,經濟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生活開始走向穩定,但伴隨著孩子的出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在加重。盡管家庭的財力仍然不算雄厚,但呈現蒸蒸日上之勢。此時家庭最大的支出是購房,一般要采用貸款的方式買房,對此夫妻二人要進行仔細的規劃,使月供負擔控製在家庭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不超過家庭月收入的30%)。同時,要開始為孩子積累教育費用(比如基金定投、教育保險),以減輕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時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