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動大,風險性高;
2.流動性好;
3.預期收益較高。
股票基金是一種很好的長期投資工具,但是投資人隻能用“閑錢”投資。
指數基金
1.指數基金的概念
指數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采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分股,力求投資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
2.投資指數基金的優勢
1)業績透明度高。投資人看到指數基金跟蹤的目標指數(比如上證50指數)的上漲幅度,就會知道自己投資的指數基金淨值的大致上升幅度。投資人不會再有“賺了指數不賺錢”的煩惱。
2)指數基金投資組合的流動性比一般集中持股的基金更好。
3)投資指數基金的成本一般較低。由於指數基金通常采用買入並持有的投資策略,其股票交易的手續費支出較少,同時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也較低。
4)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型投資,投資人不用擔心基金經理的變動對基金業績帶來的影響。
5)從長期來看(10年),指數基金能戰勝絕大多數(80%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6)從長期來看,股票指數的整體趨勢是向上的,投資指數基金是一定盈利的。
綜上所述,指數基金是一種優良的長期投資工具,值得投資人長期持有。
基金投資的誤區
投資人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至少存在著以下13個投資誤區,走出這些誤區,對投資人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1.買新不買老
部分投資人往往隻在基金公司推出新基金時才去購買,有些人甚至為了購買新基金,不惜將漲得較多的老基金賣掉,這屬於典型的盲目投資行為。新基金沒有過往業績,投資策略沒有經過實踐檢驗,投資人無從判斷其管理能力的優劣;而投資人卻可以通過研究老基金的過往業績,分析其業績表現的優劣,作為投資依據。因此,老基金應當是投資人選擇的重點。
2.高淨值恐懼症
投資人將基金單位淨值的高低作為投資依據是基金投資的另一個誤區。在相同情況下,基金單位淨值高是基金業績表現優異和基金公司管理能力強的表現。基金的上漲空間取決於股票市場的總體表現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與基金單位淨值的高低沒有關係。
3.頻繁短線操作
基金的交易成本較高,不能像股票一樣頻繁買賣。頻繁的短線操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交易成本,減少投資收益。
4.缺乏風險意識,誤認為專家理財不會賠錢
要知道專家也是人,不是“神”,一樣會犯錯誤。
5.認為分紅後投資人的實際收益會減少
分紅後,基金單位淨值會出現突然下降的情況,這並不意味著投資人的收益會減少。分紅使得基金單位淨值下降,但是基金累計單位淨值依然不變,投資人的實際收益是不會改變的。
6.以為長期投資就是買了就不賣
長期投資並不意味著買入基金後短期內不賣出,投資人應該進行大波段操作,比如在市場處於高位時賣出,在低位時再買回來。
7.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投資人應該進行基金組合投資,而不應該孤注一擲。
8.盲目追求新產品
部分投資人在挑選基金產品時,盲目追求“第一隻”的產品,認為最新的就是最好的。事實上,基金產品的創新都有一定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最終還是要由投資人承擔。
9.盲目迷信明星基金經理
一個基金經理要成為明星經理,至少需要有10年以上的優秀投資業績。而市場上的所謂明星經理大多是“流星經理”。
10.投資過於分散
有些投資人的基金組合包括10到20隻基金,美其名曰“分散投資”。而過於分散的投資會降低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