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曆22435年,溫和季節尾期,我獨自駕駛著X—176小型采礦飛船穿梭在滿是破碎石塊的星環帶中,貨倉中滿載著從星環帶中開采出來的辰能礦石,準備前往ZC78太空基地交接任務,采礦工作枯燥,為了盡快抵達太空基地休息娛樂,我選擇了一條偏僻的新開辟航道,可以縮短兩周航程。
盡管如此,旅途還是長且乏味,四周寂寥,就在百無聊賴之際,我忽然注意到我的左側舷窗外出現了一點碧色微光,我心生好奇,點開控製台顯示屏,切換手動駕駛,控製飛船偏離預定航道,往微光處靠了過去。
繞過十多顆巨石,我看到了微光來源,那是一塊直徑300米左右的小行星,小行星下方竟然倒長著一顆高大古樹,樹皮斑駁粗糙,布滿褶皺苔蘚,樹枝虯結,樹冠中樹葉稀疏。
此情此景若是出現在地麵上,那倒還有那麼幾分禪意,但是在這蒼茫荒蕪的太空裏出現,就顯得十分詭異了。
更奇怪的是,在這真空微重力的環境下,脫離古樹枝條的幾片樹葉竟然沒有四處飄散,而是直直地落向古樹紮根的小行星表麵,小行星表麵已經積滿了一層落葉,宛如一張紅褐相間的地毯,藏在落葉下麵的是一個平坦的石台,大約8平方米大小,石台上方大約一人高處懸浮著一顆通透的菱晶,有拳頭大小,正在緩慢的旋轉著,正是它在散發著碧色的光芒,令人心旌搖曳。
我啟動了飛船上的遙感儀,掃描探測麵前的小行星,尋找可以降落的平坦地麵,接著操控飛船,180度翻身,和古樹保持在同一個上下參照係中,緩緩靠了過去。
就在距小行星還有700米遠時,飛船突然開始劇烈抖動,我以為是和附近的小行星碎塊發生了碰撞,但是飛船外壁傳感器並沒有傳來警報。
“這抖動是怎麼回事?”我詢問飛船智腦。
“受到前方未知引力場影響,飛船動力係統正在嚐試適應和補償矯正中。”飛船智腦回答道。
前方不過是一顆直徑300米左右的小行星,其引力場怎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我眯著眼睛透過舷窗看去,小行星上那顆詭異的碧色菱晶仍舊在緩慢旋轉,看來製造出強大引力場的唯一可能就是它了。
三分鍾後,動力係統終於重新穩定下來,飛船緩慢穿過700米的空域,降落在了小行星表麵。
離開艙門脫離飛船,踏上小行星的瞬間,我感覺到身體一沉,腳下的小行星重力居然是木星的2倍。
按理說如此大的引力,附近的其他小行星都會被吸附過來,周圍太空應該被清理出一片空域,星環帶中應該出現一圈環縫,這顆小行星應該變大,變成一顆衛星才對,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出現。
真是詭異,我邁步走向古樹,這時我才發現樹下立著一根暗淡的三角形金屬柱,金屬柱正麵鐫刻著幾行古老的字母文字,排版格式十分奇特,就像是程序員碼出來的代碼。
我用隨身智腦掃描後,智腦從文字庫中檢索後翻譯出了這些文字的含義。
“它是初始和起源,它是母親,是創世之神。”
是指那顆碧色的菱形晶體嗎?我沉吟片刻,走向菱晶,想要將它收入儲物次元空間。突然一道鞭影襲來,是古樹枝條,它居然能動!
我伸出手指夾住抽擊而來的樹枝,手感奇特,樹枝居然是金屬的。
我催動體內因吸收辰能而富集出的結晶,結晶自轉一周,轉化出一絲能量穿過手臂透體而出,沿著枝條傳遞,震碎了古樹半邊軀幹,古樹剩餘樹葉皆被擊落,枝條垂下,斷口中露出了液態金屬,不再動彈。
之後菱晶被我收走,小行星重力即刻解除,一旁的古樹殘軀和銘文三角柱也隨之崩解,化作金屬顆粒散入宇宙深空中去。
我駕駛X—176離開這顆小行星,攜帶著碧光菱晶,返回之前的航道,繼續前往ZC78太空基地。”
備注:(上述片段來源於采礦飛船X—176的航行日誌,被巡邏飛船發現回收,X—176號的殘骸於ZC78小行星基地外18萬公裏處被發現,其駕駛員遇難,日誌中的神秘菱晶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