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順南下之前,魏剛決定先接見韓暹。
楊奉和韓暹兩人都是黃巾軍白波賊出身,兩人也在獻帝東歸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
楊奉和韓暹也算是黃巾賊裏混到巔峰的義軍將領。
兩人雖然出身低,但是,由於參與救駕,得到了獻帝的封賞,兩人曾經的官職都不低。
根據魏剛的了解,楊奉做過車騎將軍,韓暹當過大將軍。
當然,楊奉被曹操擊敗後,就被定性為賊寇,剝奪了將領身份。
這也是生在亂世的現狀,有名有實才能在亂世中生存。
如果魏剛有選擇的權利,他更希望死掉的是韓暹,而不是楊奉。
沒有了楊奉,楊奉軍一團散沙,廣陵軍吞並楊奉軍時花費的成本更低。
但是,楊奉的胸無大誌和貪財弱點同樣可以被魏剛利用。
韓暹就不一樣,他雖然也是一名大將,一直跟在楊奉身邊,但是,他的存在感很低,隻是一個不入流的角色。
魏剛讀書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留意韓暹,使用這人有很大風險。
在和韓暹進行會麵之前,魏剛已經和俘虜們進行了簡單溝通,對楊奉軍的情況和韓暹這個人的履曆有了簡單了解。
對韓暹有了初步判斷,魏剛派士兵去邀請。
韓暹沒敢耽誤,很快就來到魏剛身邊。
魏剛笑著說:“我軍剛剛攻下淮安,準備不足,沒有好條件招待將軍,希望大將軍不要介意。”
韓暹長著一張國字臉,嘴巴上有兩道短須,看上去非常勇武。
但是,韓暹的姿態卻擺的非常謙卑,“魏將軍這麼說,那可真是折煞小人了,小人和楊將軍在護駕路上立下了一點微薄功勞,天子憐憫我們兩個人,所以才給我們將軍的稱號,這事隻是個玩笑,將軍不要再提了。”
魏剛對韓暹的態度很滿意,對方至少沒有表現出桀驁不馴的態度。
魏剛說話倒也不繞圈子,“楊將軍在中原地區叱吒風雲,麾下兵強馬壯,但是,進入廣陵的貴部兵力一共不到兩千,這似乎不符合楊將軍的實力。”
韓暹表情有些落寞,“將軍說笑了,您看到的,正是我軍的真正實力。”
“白波軍巔峰的時候有十幾萬人,即使是楊將軍,麾下將士也多年保持在萬人以上。”
“隻不過,連番戰敗,將士們傷亡慘重,楊將軍沒有打過曹操,不得不南下逃生。”
似乎是擔心魏剛小瞧自己,韓暹連忙解釋,“為了保證糧草供應,在南下的過程中,楊將軍削減了不少兵力。”
韓暹的話必然經過美化了,楊奉軍日薄西山,能夠跟著他走下去的將士不會太多。
這些被削減的部隊很有可能當了逃兵。
韓暹也沒敢進行太多修飾,“魏將軍現在看到的部隊,已經是我們進入豫州後補充的狀況。”
按照韓暹的意思,楊奉軍的骨幹都是跟隨楊奉征戰天下的老匪,按理說,這些人的戰鬥力應該很強。
魏剛回憶起楊奉軍的一些表現,似乎比海西匪兵強不了多少。
魏剛召見韓暹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掌握楊奉軍的情況。
“除了在淮安和射陽投誠的部隊,貴部還有其他部隊嗎,我指的是還在袁術軍麾下,成建製或者白波軍主將擔任指揮的部隊。”
韓暹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很顯然,魏剛已經沒有辦法從楊奉軍身上獲得更多價值。
魏剛繼續提問:“天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魏剛思慮了很久,獻帝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魏剛的印象中,不論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劉備以衣帶詔的名義討賊。
獻帝都隻是一個工具和一種符號,但民眾不這麼認為,官僚中也有不少效忠漢室的人。
麵前的這名黃巾賊將領與獻帝有過接觸,可以給魏剛提供一定參考。
韓暹神色變得莊重了起來,“天子非常聰明,而且雄才大略,很有親和力。”
看到韓暹的表情,魏剛差點笑了出來。
韓暹對皇帝的印象似乎不錯。
韓暹的回答把魏剛的很多提問都堵死了。
為了掩飾尷尬,魏剛再度轉移話題。
“韓將軍放心,您在淮安城立下的功勞,我都記在了心裏,我不會虧待將軍。”
按理說,韓暹在魏剛兵臨城下,廣陵軍發起進攻的時候才倉促投降,不應該得到高規格待遇。
而且,不論韓暹嘴上多麼謙卑,他終究當過大將軍,見過天子。
這種人的心理閾值會很高,想要得到他的支持需要付出更多代價。
但是,魏剛現在剛剛奪取了廣陵郡東部四城,俘獲了大量袁術軍士兵。
通過封賞韓暹,可以迅速穩定這些降兵的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