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的府邸中休憩了一日,霍嬗、張安世、金日磾、丙瑜等人就於翌日一早出發,往甘泉宮行去。
根據《元和郡縣圖誌》卷一中的記載:“雲陽宮即秦之林光宮,漢之甘泉宮,在縣西北八十裏甘泉山上,周圍十餘裏,去長安三百裏,望見長安城。黃帝已來祭天圜丘處也”。漢長安城位於唐長安城的西北方向,直線距離大約四十裏,由此可以推斷漢長城距離甘泉宮的路程差不多在二百七十裏左右。
一行人在路上行進了三天後,霍嬗才看到了矗立在甘泉山塬上的甘泉宮。經過當今天子建元年間的擴建後,整個甘泉宮周長十九裏又一百二十步,其中有十二座宮殿和十一處台閣,文武百宮在這裏也有專用的邸舍。
甘泉宮在漢室是地位僅次於未央宮的政治中心。每年的夏五月至秋八月,當今天子基本上都要到此地避暑納涼,同時也會將政事、軍務的處置集中在此處。
除此之外,列侯貴戚、文武百官當中能來的也差不多都會跟過來。在甘泉宮,不止能消除暑氣、享受溫泉,還能借此機會與天家多加親近,可謂是一舉兩得。
抵達南闕才算是正式進入了甘泉宮的覆蓋範圍,隻見披甲執兵的北軍將士正一動不動的站在宮門前。
霍嬗、張安世、金日磾、丙瑜四人拿出符節,經宮門司馬驗證後進入了宮內。
乘著馬車又走了約半個時辰才抵達甘泉宮的正門,天子已經命禦府令丞高昌在門口迎候。
“陛下口諭,傳冠軍侯霍嬗,侍中金日磾,議郎張安世、丙瑜覲見。”高昌揚聲宣布道。
“臣等謹奉詔!”四人拜道
然後,高昌就引領著四人走向大殿。
進入殿堂後,四人齊齊躬身下拜道:“臣等恭問陛下聖安,吾皇千秋萬壽!”
隻聽到天子的聲音從玉階之上傳來,“諸卿免禮。”
看到一如兩個多月前一般健康地站在玉階之下的霍嬗,天子的心情十分愉悅,問道:“子侯的身體可大好了?”
霍嬗恭身說道:“賴陛下洪福庇佑,臣的身體已無大礙。”
“善!”說罷,天子就看向張安世、金日磾、丙瑜三人,目光很是溫和,勉勵道,“卿等辛苦了。”
“臣等幸不辱命!”張安世、金日磾、丙瑜三人躬身道。
“卿等先下去吧。”天子揮揮手道。
三人心知天子有話要單獨與霍嬗,於是再拜道:“臣等告退。”
待三人退出甘泉宮主殿,天子才吩咐道:“來人,給冠軍侯賜座!”
有宦官自禦階而下,在大殿一側鋪好坐席,將霍嬗請到坐席處,道:“請君侯上座。”
“謝陛下!”霍嬗拜謝道,跪坐下來。
“朕聽中尉說,子侯在歸程的一個多月裏,記錄了幾十卷筆記,可有此事?”天子饒有興致地問道。
“確有此事。臣自幼錦衣玉食,不知民間疾苦,於政事常有疑惑之處。此行沿途十餘郡國,臣向各地長者請教,終有所得。”霍嬗恭敬地答道。
“哦,那朕倒是想聽聽子侯有何所得了。”天子笑著說道。
心道,子侯才剛剛十歲,就算天資聰穎,又得朕的教導,也不大可能對於庶務多麼深刻的見解。
當然了,天子對於霍嬗願意了解民間疾苦並且付諸行動還是很高興的。對於肯幹實事的人才,漢室天子一貫以來都是十分欣賞。
同時作為漢室的領導者,劉氏天子也有義務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除了孝惠帝天生暗弱,受製於呂後,未曾深入民間以外,漢家的其他曆任天子都對民間之事頗為了解。
高祖劉邦本就是沛縣泗水亭的亭長,盡管曾經因不事農桑之事被太上皇訓斥過,但本身對農事還算是頗有了解,對於基層吏治更是知之甚深。因此才能在統一天下後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與民休息。
文帝劉恒在之國以後更是因為代地貧苦,故而親曆農桑,恭儉作則。成為天子後,兩次下詔“除田租稅之半”,將租率從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將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
景帝劉啟不僅是在代國跟隨父親受過苦,成為太子以後也是時常混跡於市井之中。繼位伊始就將三十稅一定為永製,並且將男子服徭役的年齡推遲了三歲。
當今天子更是直到繼位後還常常冒充自己的姐夫平陽侯曹壽微服私訪,足跡遍及三輔之地。雖然為政之事不如父祖一般寬仁,但是對於民間之事也不是一無所知。
“臣此行所得並不是很多。隻是有兩件事想要向陛下稟明。”霍嬗道。
“講!”
“其一、地方各郡國中,郡守職權過重,無人可製之。其二、刑罰過重。庶民無錢贖罪,往往會因刑罰導致損傷致殘,一人受刑後致殘則農戶之中少一人耕種。”
這兩條也是霍嬗早就準備好的備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