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麵,最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優待戰俘是我軍的一項軍紀。
雖然現在的新中國尚未加入《日內瓦公約》,但是我們向來就有優待俘虜的良好光榮傳統。
這種傳統自紅軍、八路軍時代就嚴格執行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更是成為我軍在敵人和廣大人民群眾中優良口碑的重要來源之一。
在入朝作戰之後,他就聽千裏和雷公不止一回說過,優待俘虜曾經在他們的戰場上,有過如何意想不到的克敵效果。
因為對敵衝鋒陷陣的時候,絕大多數國家的軍人們,並不像此時的新中國一般,能夠隨時隨地的付出生命的代價,去犧牲,去拚命。
他們中,有很多人會因為對方殘忍的俘虜政策不願被俘而更加奮勇作戰,也有更多的人,會因為對方優待俘虜的政策而減弱作戰意誌。
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見優待俘虜,從大局上來講,是有利於戰果的。
作為一名戰士、一名軍人,拋開個人因素之外,對於這樣的紀律徐青仍然保持尊重。
之前的在通訊塔山穀,那幾個在他槍口下負傷的士兵求饒時,他不想放過,但也沒有選擇直接打死。
原因就是如此。
徐青仔細想了想,深呼一口氣。
他決定要以自己的方式,來將這些人進行處理——既不有愧於自己的底線,也對得起那些犧牲流血的人們。
他把槍收起來,為防止通過聲音暴露位置,他一邊伏著身子在雪地裏低頭奔跑,讓聲音回蕩在四周,飄忽不定:
“我可以接受你們的投降,但你們必須自縛雙手,丟棄掉身上所有的武器裝備,以及一切可作為武器的事物!”
“如果同意,就按照我說的做——如果有誰有任何異動,我的子彈馬上就會出現在他的腦袋上!”
他快速的跑著,英文在雪地裏響蕩著,往往在一個位置說了一句後,很快就出現在下一個位置。等他幾句話說完,更是悄咪咪的摸到了他們的背後叢林間。
“難道是我的錯覺嗎,他為什麼會出現在四麵八方?”
“不會真的是幽靈吧……”
“東方人每個都是如此嗎,耶穌在上,我們為什麼要與他們為敵?”
美軍士兵們麵麵相覷,心下對這個未知的幽靈更增添了幾分神秘和畏懼感。
他們絕不會想到,即使在如此寒冷的冰天雪地裏,徐青的速度和百米運動員都有的一拚,而在全身協調性,耐力體能方麵更是優勝一籌。
那名昆蘭神父大聲回應:
“我們願意,我們願意!”
他於是連忙組織起來,此時剩下的一百多名士兵當中已經沒有了任何一名尉官。
他們在昆蘭神父的指揮下,紛紛去掉身上還掛著的手雷、戰術匕首、炸藥包、手槍、步槍、部分武器零件,以及其他可充當武器使用的事物,紛紛丟成一摞,在前方的空地上堆成了小小的一堆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