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的話說的很溫和,但我能感覺得到,他的話裏充滿著不忿和惋惜。
我的推斷是對的,他應該是白起的後人,或者是白起曾經的部下。
遙想武安君當年,從一個無名小卒,受到魏冉的青睞,逐步成為一個統領三軍的人,後來因為戰功卓著,被封為武安君。
再後來,秦昭襄王攻打趙國,久攻不下,白起因病,沒有出兵,加上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傳來,秦王以為白起居功自傲,便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的死是因為居功自傲和擁兵自重,但是白起並沒有居功自傲,更沒有擁兵自重,然而他卻被秦王無情地殺掉了。
秦王的眼裏隻能看到他的天下,戰功、君臣之宜這些根本無法讓他動衷,他要的是大秦帝國無盡的疆土。
政治是淩駕於一切之上的,戰爭就是政治的機器,生命根本就象眼前的塵土一樣,白起的死秦王會傷感、甚至會傷心,但他絕對不會後悔。
白起死後,他可以容忍國人對白起的祭奠,放縱他們的悲痛,暫留他們的歎息,但他決不會讓他們停下隨他征戰的步伐,因為他的目標是統一六國。
白起的死讓楚國開始歡慶,趙國得以暗自慶幸。
楚國似乎看到了收複失地的希望,趙國因白起之死暫時留住了邯鄲。
可是,一個人的死,不代表什麼,隻不過晚一點成為秦國的囊中之物而已。
願望隻是願望而已,能加上的也僅僅是一點點美好的東西。
沒有人能改變曆史,英雄永遠都是流星般的匆匆過客。白起為他的執著、為他的愛民之心付出了最大的代價——生命。但是他錯了,雖然幾個月後在邯鄲城下的慘敗他已經無法再知道,但那些畢竟已活生生地載入了史冊。和他的赫赫戰功一起讓後來者難以側目。
他的愛心讓世間多了更多的死傷、更長久的撕殺。
秦國所遭受的挫折,不是緣自他的死,而是來源於他的抗令、他的阻撓、他的拖延。時間變成了資源、利刃,雖然隻是短短的數月,但它足以使數以萬記的生命白白浪費。
雖然沒有了白起,秦國的鐵騎依然要去踏遍六國。新的英雄會不斷湧現,殺戮也會永不停息。邯鄲不會因暫時的喘息而永保平安,楚國也不會因他的離去再次複興。所有的一切都將被曆史的洪流所淹沒,而白起要做的應該是演好他的過客,看清他的結局。
將軍的使命在於,進,攻城掠地;退,保境安民。將軍不論他有多大的功勞,他永遠都是君王手裏的工具。
抗令在君王的眼裏就等於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眼裏隻看清了殺戮、血腥,而天下卻讓他無法企及。他的雙手無法曳住曆史的車輪,他在不經意間被無情地拋棄,在輪下化做了灰燼。
想到這些,我的心裏不禁滄然,為白起哀悼。
冥蠱巫看著灰白胡子老人,然後道:“一個能在這桃花林裏排兵布陣的守陵人,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守陵人,你,就是王齕將軍。”我想,冥蠱巫似乎應該是看出了什麼。
灰白胡子老人聽到冥蠱巫提到王齕二字,立即兩眼有神的看著冥蠱巫,然後又變得平淡,他道:“王齕已經死了,已經隨著大秦帝國的軍魂死了,路已經為你們指明,你們還是趕緊離開這裏。”
冥蠱巫道:“多謝王將軍指點迷津,我們這就告辭。”然後冥蠱巫示意我們,離開這裏。我們沿著灰白胡子老人指示的路,一直往前走。
穿過一片草地之後,身邊的桃花林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問冥蠱巫:“你是怎麼知道他就是秦國宿將王齕將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