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姑蘇街頭人頭攢動, 偶爾路過街邊,甚至於可以聽到幾聲悠揚的歌聲。河道中搖過幾條船上有人吆喝著賣蓮蓬,更有些書生站在樓上放聲而歌, 引得嘈嘈三弦更加清亮。唱完一曲先帝所做的《短歌行》,幾位書生才互相執手行禮,笑著互稱賢弟賢妹。
“此次鄉試想來諸位兄台姐姐高中無憂, 在下先在這裏恭喜了。”
“還沒開始, 誰都說不準的。”
大魏如今立朝也有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裏卻是已經換上了第三個皇帝, 也是第一個女皇。新任曹東家是個女人這件事情雖然一開始引起了軒然大波,奈何女子朝臣不少, 再加上早已退休的姚相居然都重新出仕相助她這位學生,波瀾還沒起, 就已經徹底平靜下來了。
再加上前曹東家是六十退位也在旁邊看誰想欺負他寶貝閨女, 如今看來現任曹東家手下的大魏, 似乎還比前麵那位更加繁榮昌盛了幾分。
現在曹東家已經將科舉徹底推廣到了大魏境內各個角落, 除了依舊是三年一次的殿試科舉以外, 剩下的還往下更加詳盡劃分了鄉試與縣試,又有各科特項考核, 還會給優秀學子發米糧。如今初春也快是鄉試的時候, 不少學子除了互相交流以外, 更是拜訪經年讀書人, 想要問問他們詳細的考試經驗。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少“文會”更是發展得繁華。一般來說這些文會都是在一些酒樓飯館, 開遍大魏的盛運樓更是還會出兩三本文集合刊供人揚名。對此書生們的第一選擇, 自然也是在盛運樓。
“不過當今來看, 此次魁首大約就是王元姬了。”
“唉, 生不逢時,卻也生恰逢時。”
幾個書生嘀嘀咕咕了一會兒,聽到王元姬名字的時候同時露出了個頭疼的模樣。雖然說姑蘇文風鼎盛武德也不差,但關鍵就在於,當同輩裏出了個太過於有名且厲害的人物時,總會壓得所有人有些無光。
“不過也不要緊,要因為王元姬咱們就這麼低沉,當年和姚相一塊兒的先輩們可也是都靠自己搏出來的。”
其中一個姑娘很是樂觀,她眉眼溫柔,但自有一副韌勁在裏麵:“幾位兄長姐姐不必擔心,我輩自有我輩起,王元姬再厲害也不過一人耳。”
“不錯,確實如此。隻不過看妹妹眼生,不知妹妹是哪家的?”
“我啊……”
看上去比別人都要小不少的姑娘眨了眨眼睛,笑嘻嘻地往台上指了指:“我是她家的。”
台上的老人彈撥著三弦,手法精妙而又恢弘大氣,一首曲子與整個盛運樓格外合拍,甚至於整個人也融入了背景,讓人根本就忘記了她的存在。而被指著的時候她睜開眼睛看了過來,含笑著對這群學子微微點頭。
她頭發似乎有些斑白,注意過去時才發現她氣質極佳,背也挺得格外直,一支梅花插在她的發髻之中,看上去襯得整個人竟有幾分看過去讓人臉紅的驚豔。
“原來是樂家女兒,果然豪氣。”
樂家一般通常指代家中有人行樂師事的家庭,而樂師一脈從姚相始,蓬勃發展到如今更是出現了不少流派。幾個人了然,看著那位老人對她遙遙拱手行禮,隨即又開始討論了幾個或許會被考到的鄉試題。
少女坐在旁邊笑眯眯地聽著,偶爾點頭又插幾句話。而這幾句話卻又格外直指中心,更讓人感覺她本人的不一般。
“妹妹今年可參加鄉試?”
並沒有覺得身邊出了個勁敵,幾位書生反而更加開心,對著她更是有些殷勤:“若是妹妹的才華,就憑剛才幾句,那也肯定是能中的。”
“哎呀沒呢,我縣試都沒參加,怎麼可能考鄉試。”
“什麼!”
“而且我暫且也算是……誌不在此。”
少女揀了個蜜餞在那邊啃,表情格外無辜:“我想要走遍山川大河,記下全國水脈山峰。考試嘛,回頭等走完看完書,再去考特項考。”
“原來如此,好誌向。”
“嘿嘿,我也覺得。”
把這一層給敷衍過去,而這個時候場上的那位老人似乎也已經演奏完畢。周圍吃飯的都立刻放下筷子鼓掌,同時有些在在各個桌邊的老人家愣了愣,轉向這群學子表情都格外憐憫。
算了算了,各有各的緣法,既然姚相都沒張嘴那就肯定是不願意暴露,既然如此,就這樣吧。
場上老人慢吞吞地將三弦放在盒子裏,旁邊一個清俊又有幾分儒雅的老頭幫她將三弦背起。看著兩個人的動作少女立刻找了個借口離開,跟在他們後麵笑嘻嘻地拉住了老人的衣袖:“大母,你不去教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