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咱們合作吧(1 / 3)

盧振軍是下放到下河村的知青。當年他和他們軍區大院的小夥伴集體到下河村插隊時, 就住在周秋萍家。

這位大哥真的是少爺。頭回上她家飯桌吃飯,麵對周高氏想方設法加了山芋粉和南瓜一塊兒做出來的三合麵, 他吃了一口,直接吐掉,脫口而出:“這是豬吃的東西呀。”

得虧他出身好,老紅軍的後代,否則就憑這句大不敬的話,他當場就能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加了那麼多山芋和南瓜做出來的三合麵,還不是人吃的東西。那茅草根占了大頭的三合麵是不是連豬都不吃啊?

不過盧振軍真不是存心埋汰農民。而是在下鄉前,他生活的小世界沒有饑餓,也沒有貧窮,既然是社會主義國家, 那必須標準的就跟宣傳語錄似的。

陡然見到人間真實,他感覺像聽到了天方夜譚。

也正是他和他們的的存在,讓周秋萍知道了全國人民並非過著和下河村一樣的日子。

村子以外有一群人可以經常吃蛋糕喝牛奶,連寶貴的豬油渣在他們眼中也是上不了台麵的東西。

知青們自己搭夥做飯時,因為不會使用土灶,每次喊周秋萍過去幫忙點火,他們都會送她一小罐豬油渣。

而盧振軍去村小學當老師後, 作為班長的周秋萍也沒少吃老師給她的蛋糕和牛奶。

知青們的家長的確很注意影響, 不會三天兩頭就跑到村裏來。但他們有警衛員啊, 隔三差五,就會有警衛員拎著包裹過來給他們補充物資。

所謂那個年代沒有階級差距, 周秋萍向來隻是聽聽,因為她親眼所見所經曆的跟宣傳完全不一樣。

不過周秋萍對這群少爺小姐知青沒有任何惡感。因為他們對農民挺好的呀,他們並不歧視農民,相反的, 在進城賣東西時,有人對農民不敬,他們還會直接揮著拳頭上去打架。

雖然他們不太會幹農活,雖然他們享受著一流的生活,但這些也不是他們個人所能決定的。況且,當戰爭打響後,養尊處優的他們也沒退卻,而是主動參軍走向了戰場。

周秋萍清楚地記得,盧振軍走的時候還送給自己一本包著軟塑料殼的筆記本和一支英雄牌鋼筆,就跟她說了一句話:“我要去打仗了。”,然後又叮囑她阿爹,“秋萍成績好,要繼續上學,要上高中。將來說不定可以推薦上大學。”

否則阿爹那樣重男輕女的人,怎麼可能還會讓她讀高中?早就喊她回家下田掙工分了。

隻可惜她沒能考上大學。

盧振軍也沒活著走出戰場。

跟他一批走去參軍的知青,後來回過下河村懷念自己的青春,他們說盧振軍在戰場上犧牲了。他爹媽隻有他一個孩子,聽到消息的當天就一夜白頭。其實作為獨生子女,按照政策,當初他都不必下鄉。可他還是來了。前前後後加在一起,到死時,他有10年時間基本上都沒跟爹媽待一塊兒。

周秋萍聽說這事也掉了眼淚,比自己高考落榜還傷心。

他知道槍炮無眼,他完全有更穩妥也更安全的選擇,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上了戰場。

他是個少爺,也是個兵。

現在,自己以為已經犧牲了七年的人,站在自己麵前,笑眯眯地問自己:“你不記得我了嗎?”

周秋萍腦海中就一個念頭,果然大白天不容易見鬼。碰上鬼,就應該是這樣的月黑風高夜。

她趕緊甩頭,強行拋開自己的胡思亂想。哪兒來的鬼?地上都有影子呢,不會是鬼。

周秋萍又結結巴巴地重複了一遍:“我們都以為你犧牲了。”

“我也以為自己死定了。”何振軍笑出了聲,“打散了,後來我回部隊才知道追悼會都給我開了,烈士勳章都送到我家了。”

周秋萍誠心實意地笑了:“你活著真好,我阿爹知道了肯定高興。下回燒紙錢我一定告訴他。”

“怎麼,周大爹已經走了?”

“走了五年了。”

“大娘身體好嗎?”

“我阿媽挺好的。”

兩人一問一答,絮絮叨叨交代了各自的生活。盧振軍死而複活之後,被爹媽立刻安排結婚。用老頭老太太的話來講,他臨死前沒留下後代就是不孝。

“你呢?是去海市上學嗎?”

周秋萍笑著搖頭:“我都生兩個孩子了,早就不上學了。”

盧振軍倒不驚訝,因為上大學是要遷戶口的,她身份證上的地址還在老家。他點點頭:“對呀,你已經是個大姑娘了。剛才要不是看到你身份證,我都差點認不出來。那你這回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