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死而複生(1 / 2)

“朕若沒記錯,建寧二年七月,破羌將軍段熲大破先零羌於射虎塞外穀,斬獲一萬九千級,東羌自此平定。”

西園之中,劉宏坐在華蓋之下,他麵前正進行著鬥狗比賽,兩條長腿細犬已撕咬在一起,戰況激烈一時看不出強弱。

趙忠、張讓分別坐在劉宏身側,劉宏背後則是右手叉腰侍立,左手按住劍柄的蹇碩。

十常侍本有十二人,因王允抓住張讓門客私通太平道一事死追猛打,弄死了兩個常侍,最終讓十常侍名副其實。

劉宏對鬥犬之事興趣乏乏,對左右親近人說著自己近來關注的事情,讓這些人不要做得太過分,免得敗壞了前線戰事。

畢竟段熲平定東羌時,正是劉宏入主雒都的第二年。少年入繼大統的劉宏可不曾手軟過,第一年就借宦官之手掃滅了外戚竇武與士族精神領袖陳蕃發動的政變。

陳蕃、竇武發動的這場政變至今被士族傳頌,這是一場號召為‘誅宦官’的政變。宦官若被剪除幹淨,那皇帝還能剩下什麼?所以此後立刻就發動了黨錮,如日中天的江夏黃氏被一巴掌打癱瘓。

“東羌自亂以來,耗費何止千億?”

劉宏口吻遺憾,似乎很遺憾現在沒有段熲那樣的名將。可那位掃平東羌即先零羌種係的段熲,在他大破東羌後的第十年,被中常侍王甫陷害死於獄中。

張讓垂眉不語毫不在乎,他的業務限定於西園官爵籌錢一事,與地方官員、好強的關係很簡單,並無過深的交情。

十常侍中真正抓權的人是趙忠,劉宏有兩個乳母,其中一個就姓趙,趙忠又是遷移到鄴城的清河國人,算起來都是河北人。同時,劉宏當皇帝後,這麼好的機會麵前,趙忠決定當宦官就近侍奉,於是他就把自己給割了。

所以很多宦官是有子女的,因士族笑到了最後,十常侍的兒子自然不會有出頭的機會,難以留名青史。而宦官的女兒因為丈夫的原因,才得以留名。如荀彧被強迫逼著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馮芳娶曹節的女兒等等。

做宦官是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很多宦官都是留有子嗣後裔的,青年時期乃至是壯年時期入宮,這類人有完整的家庭,其宗族又仰仗其犧牲而富貴,自然不會排斥、貶低。故而現在的宦官是生理殘疾,心理上卻是完整的。

擔心十常侍做出什麼不好的事情,劉宏不得不在鬥犬的時候抽出時間給這些人講一點上一代破羌將軍段熲的事跡和大勝東羌的經濟意義。

劉宏所關心的破羌軍,此時已與義從聯軍合兵進剿、掩殺,這是一場不需要補給的戰爭。

北地郡,全軍分散進剿後,魏越所部千餘騎屯於一處三岔路口處,負責牽製大股叛羌或接引本軍零散部隊。

現在的漢軍少的百餘人,或二三百,又或一曲四五百,不同的兵力構成有不同的作戰任務,再上隻有千餘騎左右的機動兵力。

張舉可不敢讓魏越帶千百人去進剿先零羌部落,何況魏越有難得的大局觀和統籌力,讓魏越親臨前線指揮一場村寨攻防戰完全是浪費人才。現在小規模部隊進行密集的清理戰鬥,指揮權下放到軍侯曲長,優秀的屯將、隊率,是十分寶貴的曆練機會。

一個優秀的將才,在這種級別的戰鬥中很容易表現出來;至於那些不合格的,存在極大缺陷的軍官,會在這種單獨戰鬥中被淘汰,將位置留給更優秀的人才。

三岔口,布防後,一夥來自安定的騎士小隊被當值的徐晃攔住。自烏支圍困戰破羌軍勝利以來,常有這種豪強子弟率領的家仆、鄉黨少年組成的隊伍來安定、北地或上郡尋找合適的戰機。

為國分憂是口號,實際上都有各種目的,有的是來積累戰鬥經驗的,有的是來養名望的,還有的純粹就是來搶東西的。

就連魏越,沒有參與到一線戰鬥中去,可依舊繳獲了牛馬萬餘頭,羊三萬餘頭。光是這些牲畜,價值就在四五千萬之間,隻是不好脫手而已。

帳篷中,被魏越激將法弄來的冀城楊阜、薑旭等四名少年穿著黑色軍吏冠服,與一眾軍吏一起計算物資撥發問題。魏越這裏,相當於一個指揮節點,協調、分派周邊進剿部隊與對上級、地方的信息交流。

如果說一線戰鬥的屯將、曲將獲得了獨立指揮權,那魏越則拿到了地區戰役指揮權。前者是將兵之術,後者是將將之術,屬於兩個層次的東西。

太史慈畢竟沒有從軍的履曆,而且尚未及冠。雖然是黃琬征辟的屬吏,擔任的卻是護衛職責。這種情況下,哪怕缺乏屯將、隊率,太史慈也補不上去,除非他有很大的名聲,否則無法服眾。

故而作為小小什長的太史慈跟隨一支匈奴、漢軍聯合的二百餘騎隊伍外出進剿;與太史慈不同的是徐晃,首先徐晃年齡大一些,是北軍三河係世代軍官出身,同時又是黃琬征辟後的書吏,所以徐晃被魏越委任為屯將,成了官秩二百石,正式吃朝廷米祿的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