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調動(下)(1 / 2)

溫園,廳中公卿論班列而坐,皇甫嵩這個城門校尉位在九卿之下,可卻是今天聚會的主角,故在前排與張溫這個地主坐在一起。

席間,酒水過喉後,皇甫嵩端著酒敬向魏越,道:“某已聽聞大將軍解決涼州事端之策,此策切中關鍵,可略有一點不明,大將軍如何能取信韓遂、馬騰二人?”

“一是我攜破中部鮮卑之兵威,二是靠董司徒出麵斡旋此事。”

“鮮卑與匈奴如出一轍,大將軍集結重兵出塞,消耗錢糧尚且不計,可如何能斷定,這中部鮮卑必然會應戰?而不是遠遁千裏,致使大將軍此役勞師遠征卻撲空?”

皇甫嵩看向魏越的目光是誠懇的,語氣平緩:“大將軍自從戎以來經曆大小之戰難以計數,無一敗績乃當世公認,老夫自不會質疑大將軍用兵韜略。所質疑的,是中部鮮卑畏懼大將軍兵鋒,避而不戰,使大將軍計略落空,徒耗錢糧卻無功,有損大將軍威名。”

皇甫嵩左手端著酒爵,右臂展開示意比劃:“眾所周知,大將軍威名當世無雙,為天下人所敬畏。今少帝新立,自雒陽而外無有不服者,朝政平穩,此皆賴大將軍威名爾。”

“若依老夫守成之見,大將軍出塞若無六成把握,還請息兵。仰仗大將軍積威,涼州之事一二年內,自可安定。”

皇甫嵩說著來到魏越麵前,魏越起身雙手舉起自己的酒爵,環視廳中公卿,神色嚴肅:“槐裏侯守成之見的確有利於朝政平穩過渡,稍費手腳就可平定涼州之患。然而,以當下百姓之負擔,實在無力供養雒都、關中之兵馬。若涼州局勢好轉,朝廷可裁撤五六萬之兵,年省軍費近十億。可若韓遂、馬騰不明天機頑隅負抗,那關中、雒都兵馬,足以壓垮天下庶民。”

“正所謂君為舟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根本沒人敢裁撤關中、雒陽軍隊,這是皇帝臨死前留下的最大遺產。強幹弱枝,哪怕地方上有所不滿,麵對重兵集結的朝廷,也得要老老實實繳納稅賦。

身在廟堂之上居公卿之位,在座諸人誰都清楚朝廷手裏控製的關中、雒陽兩股軍隊的真正意義。何況隻要魏越不倒台,並州軍隊就是朝廷的手臂之一,黃琬這裏經營好,豫州軍隊也能貼著朝廷的心意做事。

不提其他,光是這四股軍事集團,就足以維持朝廷正常運轉。局勢平穩,朝廷威望自然高漲,慢慢收拾地方上的病灶,自然不成問題。

魏越也隻是拿軍費帶來的財政負擔、百姓負擔來說事,並非真的想自廢武功:“故,某率軍出塞,實乃就食於敵之策。至於勝率,不瞞槐裏侯,我有七成把握可破中部鮮卑。”

沒有鐵打的軍功,怎麼把自己的心腹提到重要的崗位上去?隻有一次次大規模戰意,中下層的軍吏才能得到有效鍛煉和淘汰,適者生存,活下來的軍吏都將成為魏越堅實的嫡係。

“大將軍非信口開河之人,此言老夫信服。其實有五成,這仗就該打,適逢鮮卑三大部分裂混戰,此乃天賜之機,今時不取,早晚會受其害。”

皇甫嵩可不是和平呼籲者,大部分公卿都巴不得魏越帶兵出去自負盈虧,皇甫嵩自然也不會硬攔著。皇甫嵩作為專業人士非常的清楚,魏越出塞擊破中部鮮卑,對目前天下形勢會產生多麼巨大的正麵意義幾乎是很難算清楚的;不算國內種種正麵影響,光是眼前鮮卑的形勢,的確是出兵的大好時機。

報十三年前全軍覆沒之仇,若再解決涼州事端,足以令現在的執政的公卿班子威望獲得巨大提升。

隻有一個穩固的公卿班子,才能有條不紊的治理天下……將天下州郡進行清洗,打上此時朝中公卿的烙印。至於那些在野的大佬……十分抱歉,在太學生元氣大傷,精氣神被宦官打崩的今天,缺乏太學生的擁護、吹捧,沒有幾個名士能再有效的發動輿論力量。

再說,現在這一屆公卿是站在宦官集團屍骨之上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那麼一點神聖的味道,實在是不方便噴髒水。

魏越敢擔保戰果,皇甫嵩就敢支持,兩人默契的反應讓董卓瞎眼了。

看這架勢,他似乎距離收編關中兵馬,狠狠欺負一頓皇甫嵩出氣的希望越來越遠了。可問題是,董卓有辦法麼?沒有,他隻能等,等待魏越給他留出機會。

相對於皇甫嵩,他董卓董仲穎,才是大將軍的親密戰友,是他董仲穎陪伴大將軍左右鏟除了天下禍亂根源的閹豎集團!有好處,也該他這個自己人來拿,皇甫嵩憑什麼來湊熱鬧?

待魏越飲下皇甫嵩敬下的酒,董卓就急巴巴表示:“大將軍,老夫關中舊部中徐榮、段煨、胡珍、張濟皆有雄才,麾下部曲將北地李傕才器過人驍勇善戰,願引薦於大將軍麾下,同心戮力為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