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在古代靠入贅興家(五)(1 / 2)

很快到了飯點, 王大山和王老頭,幫忙一起把家裏的桌子椅子給搬了過來。

中午準備了菜花炒雞蛋、清炒菠菜、大白菜燒肉、春筍燉肉和春筍熬筒子骨,春季蔬菜種類少, 加上湯也不過五個,但每樣菜都做了滿滿的一大盆。

馬老太在廚房幫著端菜,看著張氏和藹道:“你呀, 也太實在了, 這麼多肉,可得花多少錢。”

“自從我們母子搬過來, 多虧了你們常幫忙,尤其是對洲兒,更是沒話說。”張氏笑著回道。

小小的院子, 坐滿了一大桌子的人,氣氛和樂融融。

到了下午,徐老太不放心家裏,不願在多留。

到底是親手養大她的娘,張氏把家裏剩的兩斤五花肉全給包好, 給老人帶了回去。

“翠花, 沒事回家看看, 十多年了,家裏人都盼著你呢。”

張氏點了點頭,送了老人一段路,回到屋裏默默抹淚。

王曉洲無奈歎口氣, 她娘把他當孩子,問了,也不願意對他多說。

很快,日子又平靜了起來。

王曉洲每天讀書抄書, 天天不動,還瘦了,果然動腦子更容易消耗能量。

這天私塾如往常一樣下課。

“曉洲,過來。”陳夫子溫和的喊住了快要出門的小弟子。

“老師。”王曉洲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候陳夫子安排。

“這幾日學問,可有不懂的?”

完了,他打聽過了,院試和鄉試都比較簡單,隻要能熟練背誦默寫四書五經就行,他有作弊器,天天上課除了發呆還是發呆,該如何回答他家老師的死亡問題。

“回老師,弟子每日堅持朗誦學過的書籍,牢記書中學過的內容。”

“嗯,不錯,熟能生巧,學習方式是好的,就把前日學過的第三章,背誦一下。”

王曉洲立馬打開係統,翻著儲物格裏的大學,找到第三章,讀了起來。

陳夫子滿意的看著眼前的弟子,態度謙和,小小年紀一點不浮躁,實在是令他歡喜。

“嗯,不錯,保持住,過幾年院試可以一試。”

王曉洲告別了陳夫子,輕輕呼了一口氣,哪怕活了幾輩子,看到老師依然就跟老鼠看到貓一樣,不由自主的慫。

去書店交了這個月的書稿,開心的拿著錢,買了些菜和一些糕點。

回到家,張氏滿臉笑容。

王曉洲好奇問道:“娘,家裏有什麼喜事,讓你今兒個滿麵紅光。”

張氏敲了敲兒子的頭,接過對方手裏的菜,回道:“明天休沐,娘帶你回趟你姥姥家。”

歎口氣,“娘很多年沒回去了,也不知道家裏什麼樣了。”

“糕點娘不愛吃,你正好拿去墊墊肚子,今天有肉,娘給你燒最愛的紅燒肉。”

“娘,我知道你愛吃米糕,特意給你買的,嚐嚐唄!”

打開油紙,把糕點捧向張氏。

看著還小的兒子,張氏心裏又酸又幸福。

到了晚飯,心情複雜的吃著碗裏的飯,想了想,還是沒告訴兒子當年發生的事,過去多年,她也不在計較。

王曉洲打小就沒見過姥姥這一家,對他們沒什麼感情,看待他們自然更偏向理智,真正關心女兒的父母,哪怕錢少點,讓女兒為奴為俾也總比花樓好吧。

其次大老遠來了,徐老太除了哭窮,也沒見帶啥東西給她女兒外孫的,全程吃好喝好,結束了,還帶著點走。

他可不覺得對方來是真心關心女兒,就是不知道究竟有什麼目的。

隔日一大早,張氏帶著兒子,買了一些鮮肉,想著弟弟小樹也成家多年了,又去了趟布店,扯了兩尺粗布,兩份糕點,一起放進框裏。

張家村說遠也不遠,主要中間隔了一座高山,山路危嵩,行人難走,車輛不容易進出,看著磨損了不少的布鞋,歎口氣,跟著張氏徒步下山,朝小山村走去。

張氏看著越來越近的家鄉,懷念道,“那裏,就是張家村,娘小時候生活的地方。”說完溫柔的笑著。

張氏不願告訴他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也不會主動問,畢竟不是所有傷口都能愈合,但他會在暗處一直守護著。

張家村周圍群山環繞,古代本就交通不發達,這窩在旮旯裏,出個門,大半天沒了,能不窮嗎。

歎口氣,繼續往村裏走去。

正在田裏忙活的蔡大嬸,看著路過的婦人,總覺得有些麵善。

“蔡大嬸,好久不見。”

“哦,我的天哪,是翠花啊,十多年沒見了,越來越漂亮了,嬸子差點沒認出你。”疑惑的看著翠花旁邊的小少年。

“洲兒,這是蔡奶奶。”

“蔡奶奶好。”

“哎,這麼多年也沒回來,孩子都這麼大了,這模樣長的可真俊,以後啊,不愁娶不到媳婦咯。”

張氏笑著和路過的其他村民打著招呼。

右拐一條路,就看到了記憶裏熟悉的黃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