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感恩的心1(2 / 3)

靳小雅微笑說:“大學生鋪張浪費的現象肯定是有的。”之後,她忽然間想起了一段往事。於是,放下茶杯,稍稍理了一下思路說:“我有一位關係甚密的大學同學,她家就住在離學校不遠的郊區。乘公交車也就是十幾分鍾的路程。因而,幾乎是隔一兩個星期,我就要到她家裏玩上一回。有一回我和她父親隨便聊了幾句。從中了解到:她父親是文革後灰複高考的第一界大學生。畢業後,分配到了北京的某研究所工作(後提升為副所長)。他在農村插隊時,利用休息時間博覽群書。尤其是對中國的曆史頗有幾分研究。因而,一開口就透出很深的學問。說話時,溫文爾雅的姿態很有過去老學究的那副派頭,讓人感到既親切又敬佩。”不隻因為什麼,她無比欣慰地笑了笑,又接著說:“他在評價現在大學生時,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現在的大學生,和他們那代根本沒法相比。他們那會兒,都特別有社會責任感。每個人都能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很窮,吃飯穿衣都得憑票、憑證購買。這些情況您應該都知道。”

劉大棒點頭說:“都是我的親身經曆。”

靳小雅接著自己的話茬說:“為了替國家分擔壓力,每一位有愛國心的人都自覺地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一粒糧食。甚至是一輛糧票都不敢輕易丟棄。日子雖然是苦了點,但是,那時候的青年人,普遍有理想、有抱負,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看成是自己的曆史使命。雖然每天都是餓著肚子去工作、學習。但是大家都是本著一個目標去努力:早一天實現四個現代化,讓老百姓不再餓肚子。這就是當時中國人追求的最高理想。他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比較茫然。認為上大學就是為了混張文憑,將來便於找工作。找工作的目的也是為了自己這個小家今後生活得更殷實。很少有人再把個人的奮鬥目標與國家的命運相聯係了。”

一男一女兩位服務員笑著端著菜進了房間。女服務員將最後一盤菜擺放好說:“您二位的菜都上齊了。”問劉大棒,“您還需要什麼,喊一聲就行了。門外隨時有人。”

劉大棒說:“謝謝!”

這時,男服務員已將酒瓶打開,要為他倆倒酒。

劉大棒說:“酒我們自己來吧!沒事了,你們去忙吧!”

兩位服務員笑著退出。

劉大棒很專業地倒過酒,端起杯說:“小雅,多日不見了,想必在外麵又受了不少委屈、吃了不少苦。來,我代表我們全家,先敬你一杯!”

靳小雅受寵若驚,說:“不行。不行。我哪會喝酒啊!一杯酒下去就倒在這了。我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行了。”

劉大棒說:“好吧!我們都喝一小口。請端杯吧!”

靳小雅又提條件說:“世上哪有當領導的先給下屬敬酒的道理?雖然我不會喝酒,但我懂得酒桌上的規矩:下級敬上級是理所應當的。這個禮節到哪都說得通。您要是先敬我酒,一旦傳揚出去,豈不被人笑我沒有教養嗎?”說完,舉起酒杯說:“來吧!我先敬您一口。”說吧,靳小雅已經喝了一口了。

劉大棒隻好也喝了一小口。

雙方放下酒杯,各自吃了口菜。

劉大棒自嘲說:“不瞞你說: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個要飯的。直到現在,我依然不敢高看我自己。因為我心中有數:我能混到今天這個份上,不是我劉大棒有什麼本事,都是你靳小雅一個人的功勞。要不是有你真心真意地幫我出謀劃策,鞍馬勞頓,還不知道我這會兒是個什麼樣子呢。所以,我想敬你一杯酒,完全是出於真心的。我這人最恨過河就拆橋的人。這輩子也絕不會做過河就拆橋的事。”

靳小雅被劉大棒的真誠所打動。她用雙手捧起酒杯說:“既然廠長您非要給我記上一功,我也就不再推辭了,否則,又要惹您不高興了。但我想重申的是:咱們早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誰為這個企業出力都是應該的。今後,我們還得同舟共濟,向著一個更高的目標努力。”

劉大棒拍手說:“這話真又說到我心坎上去了。好,既然是一家人了,就別分你的我的了,我們共同幹一杯。慶祝一下我們廠一天一個樣。”話音未落,他謔地站起來,將酒杯舉向靳小雅強調說:“我想說的話可都在酒裏了。我先幹為敬。”說完,一飲而進。

這時的靳小雅也進入了亢奮狀態,忘了自己的酒量,毫不猶豫地把大半杯的紅酒一口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