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消失的山村(1 / 2)

連綿無盡的青山叢林。

一架馬車載著幾個到大山裏討生活的人,沿著那本沒有路但隻長著草還能通行的地方,緩緩地向南走著。

車上的人正是霍小山和他碰到進山采藥的這些人。

在閑聊中,霍小山得知劉貴竟然認識貨郎李,因為貨郎李收的藥材絕大部分都是賣給榮記藥鋪的。

而劉貴也聽貨郎李說過這一帶的大山中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無名山村,這個村子采的藥材特別多成色又好,現在又知道霍小山就是這個山村的人,自然是大喜過望。

於是一幹人坐著馬車按著霍小山記憶中的方位就去尋找那個山村。

隻是無論霍小山還是劉貴現在都已經不知道那貨郎李的消息了。

“怎麼還沒有到呢,都走了一天多了,你不會忘了回家的路吧?”榮超向霍小山叨咕著。

這時大車剛好爬到了一個高崗上。

“過了前麵那個山頭就到我們村子了!”霍小山忽然指著前方一個山頭喊道。

眾人聽霍小山這麼一說都興奮了起來,一齊看向那個山頭。

那山的形狀和附近別的山很不一樣。

東北的山多是海拔幾百米左右,少有南方的那種奇峰怪石,多是上細下粗的圓包形或圓錐形。

而這座山長得卻與眾不同,山頭反而比下麵要凸出來一塊,遠遠看去就如同一個人高高的額頭。

“這山叫奔兒嘍山!你看那山尖高出來的一塊是不是和人奔兒嘍一樣?!”霍小山沉浸在即將到家的喜悅中,他在冬天就曾滑雪到過這奔嘍兒山下,故而對這裏印象極深。

目標在望,眾人看著那與眾不同的奔嘍山,都會心地笑了起來。

黑龍江地名的特色往往很直白,去了那些從滿族音譯過來的稀奇古怪的名字之外,就是不識幾個大字的人也都完全能夠理解東北的地名。

比如青石砬子,一定就是那裏有許多青石頭,比如韓家窪子,那裏一定是有姓韓的人家最早住在窪地裏。

依此類推,螞蟻河肯定是這河旁邊有螞蟻,蛤蟆溝肯定是夏天是水泡子裏麵呱呱叫的蛤蟆極多,最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怕是首數****山,這也沒有什麼避諱的,肯定是那山下麵渾圓上麵有個小山尖如同女人的****一樣。

這樣的名字自然都是在開荒過程中,最早到達這裏的居民隨口一叫,形象好記,便留傳了下來。

而最早的拓荒者肯定都是些為生活所迫才遷到這蠻荒之地的人,文化素質不會很高,或者基本沒有什麼文化,沒有哪個書香世家的人會到這裏來創造新世界,所以東北蠻荒之地不大可能有南方那麼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說這****山,如果換到那人文氣象濃鬱的南方縱使表達的意思一樣,估計也會起名叫做玉乳峰之類的。

“你們到村子裏,我讓我娘給你們蒸鍋貼吃。”霍小山笑嗬嗬地說,他仿佛又看到了老娘宋子君將那三合麵的鍋貼熱氣騰騰地端到飯桌上的樣子。

“對!把昨天吃剩下的那個野豬頭也烀上。”柱子大嗓門地喊道。

“對,再弄點燒刀子,弄點大蔥沾醬。”走了一上午,又在美食的誘惑下,眾人愈發的饑腸轆轆。

在眾人的期待下,這架馬車終於爬上了奔兒嘍山旁邊的一個高崗。

“看那不就是我們的村……”霍小山站在馬車上,跳著腳指著高崗下的小山村,但他的話卻隻是說了一半就頓住了,因為他內心突然有了一種不妙的感覺。

此時已近晌午,正該是家家起火做飯,炊煙嫋嫋升起的時候,可是那個小小的村落竟然沒有一絲煙火的氣象!與周圍的大山仿佛融合成了一體,未見絲毫人間煙火。

霍小山跳下馬車,疾步向那幾百米外的村子奔去。

家越來越近了,可是,霍小山的心卻越來越涼了。

霍小山家是村子裏北麵的第一家,凸出在整個村外。

他看到自家的房蓋已經沒了,不光是正房,就是那自己曾經拖泥坯蓋的廂房也沒有房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