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麥田中的混戰之最後的歌聲(1 / 2)

滇軍想收複禹王山的那個小山包,而日軍又何嚐不想攻下那個大山包呢?

日軍本來的打算是用毒氣熏倒攻過來的滇軍,而禹王山下麵的麥田與樹林中卻是集結了三千多的日軍,他們是準備趁滇軍中毒混亂的機會大舉進攻的。

可是卻沒料到風向反轉,倒是把自己陣地上的百十多號人放倒了,然後殘餘人員又被滇軍咬住了尾巴衝下山來。

戰爭時候有開槍開炮把自己人誤傷的,但絕少有指揮官會下令把混戰中的己方人員一起射擊放倒的!

於哪支部隊來講一旦出現這樣的事那都是離心離德的事情更何況後麵還跟著軍紀呢。

再說日軍素來崇尚武士道精神,尤喜白刃戰,眼見己方人員已是與中國軍隊開始了白刃戰,那就白刃戰吧。

於是大隊人馬往前一衝,雙方一戰起來之後,絕少有象軍需處這樣講究團體配合的,往往三五成群地就混戰在一起了。

於是場麵愈發混亂,長得已經快及膝了的小麥沒有等到夏末的收割,迎來的卻是數千人的混戰。

滇軍已經打亂了,但真的就是人人皆不畏死。

砍倒日軍的自不必說,就是被日軍刺傷的有的抓住機會竟然也會死抱住敵人的大腿,寧可自己被刺死也要給同伴創造殺敵機會,絕不掉頭而逃。

軍需處的人在霍小山的率領下卻是打得極有章法。

他們的章法在於雖然自己一百多號人不可能全在一起戰鬥,但每夥三五人也好八九人也罷卻是彼此照應。

遇到大隊日軍衝來以小組為單位各自而戰麵臨被日軍分割包圍的時候,霍小山沈衝小石頭莽漢這些拚刺中的好手中的好手也不貪功,卻是及時出現把被分割的人員營救回來,力求讓各小組對戰的日軍士兵不比己方人多。

甚至那大胡子旅長也已經體會出這種戰法的好處,主動率領著自己還剩下的十來名警衛變成了霍小山下麵的戰鬥小組之一。

大胡子旅長已經明白了霍小山的戰法,於是他也帶著自己手下的拚刺好手擔當起了滅火隊員的作用,不斷地解救被包圍的己方士兵。

霍小山便又開始將那些被日軍分割包圍的滇軍士兵們往回斂,於是他們這批人已經成為了中國軍隊在麥田混戰中最大的一支,雖然每組都是在與數目相差不多的日軍對拚著,但卻絕不讓大股日軍把自己下麵的小組分割開來。

但這樣一來,他們的目標可就大了,麥田在這數千人的鏖戰之中已經被踏平了,日軍見這裏中國士兵多,便也紮堆兒一般地向這裏衝來,一時之間霍小山他們的壓力大增!

霍小山此時已是殺成了血人,已是又如他在池河保衛戰中夜摸敵營時一般。

而且由於日軍過多,他總是險之以險的持刀撲入那三八槍的內圈之中,身上的軍裝卻已經是被常常貼身滑過的刺刀劃出了十多個大小不一的口子。

但唯有他的雙眼是明亮的,清澈如初不含一絲雜質,敵人太多,他再也有沒靜若處子的機會,但身體卻總是動若脫兔,一撲之下,必有日軍倒下。

日軍士兵拚命地向他攻擊著,但見霍小山身上軍裝的下擺已經被刺刀劃成了條條,一動起來那布條已是隨風舞起。

但他偏偏總能在險象環生中以自己的本事絕處縫生!

耳聽得他大吼一聲,一刀劈下,又一名日軍竟然被手中雁翎刀從頸部直接劈到了跨下,瞬間那名剛才還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軍已經宛若屠宰場裏被剖開的兩片豬肉半子!

如此殺神怎能不讓日軍看得膽顫心驚?!但膽顫心驚者也就保持在十多人左右,因為原來看他神勇膽顫心驚者皆已做了他刀下之鬼!!

大胡子旅長眼見現在自己手下的滇軍與霍小山軍需處的人大約已有四五百人了。

作為一名指揮員他明白不能再拚下去了,再拚下去這些人可就全扔在這裏了,敵人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