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意味著發生了情況,槍聲即命令。
日軍對胡龍和劉興舟的射擊讓兩個已經摸出了包圍圈的人又轉了回來。
誰?
張富貴和劉栓娃。
他們兩個和霍小山本就在日軍包圍圈的外圍,黑暗中霍小山以“魔鬼”身份所製造的恐怖,光明之時胡龍與劉興舟以不惜暴露自己位置為代價,讓他們兩個已是及時的遁入到了山林之中。
可是當他們兩個聽到那密集的槍聲,看著不遠處日軍向東麵集火而去的子彈流光,他們兩個在那有著枝條斑駁的影子的樹林中互相看了一眼後,便不約而同的把扛著的狙擊步槍塞到了身邊的一處蒿草叢中。
他們兩個抽出別在後腰的盒子炮卻是直接就往南趕了過去。
狙擊槍不重要嗎?
很重要!可是他們自己的兄弟更重要!
霍小山和自己手下的人很少說過什麼必須完成任務的話,因為他們從來也沒有必須完成的任務,他們的任務都是自找的。
他們從來就沒有必須堅守的陣地,他們就是算帳,算自己怎麼能盡可能的殺死日軍保存自己。
從全局的角度任何人都可以指責霍小山的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但霍小山從來就是這麼做。
所以,霍小山很看重自己兄弟的生命,他想和他們一起打鬼子堅持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一個都不少!
所以,霍小山帶兵打仗就沒有炮灰這一說。
如果直屬團真有炮灰的話,那都是他們自己願意為了救自己的兄弟願意殺死更多的鬼子而自己主動去做炮灰的。
而這其中最大的一塊炮灰,則是霍小山本人了,因為他擔了很多讓他覺得自己弟兄去做會有危險的活。
當然,如果張富貴和劉栓娃選擇把好不容易繳獲的武器送回去,事後霍小山也不會說什麼。
可是,張富貴和劉栓娃卻知道,如果現在扛著這些武器的是自己的頭兒——霍小山,那麼霍小山會毫不猶豫的回去救自己的兄弟。
頭兒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就是直屬團老兵們的邏輯!
於是,他們兩個把那兩捆狙擊步槍一藏就又返回來了。
他們出現在了日軍的側翼,他們恰恰看到十來名端著步槍拚命向東跑去的日軍士。
這些日軍是見胡龍和劉興舟人少而去迂回包圍的。
張富貴和劉槍娃手中的盒子炮同時打響。
盒子炮連發的優勢讓他們在這一瞬間就放倒了四名日軍。
其餘日軍慌忙臥倒之際,他們兩個則是交叉掩護著向後退去。
槍聲即命令,當槍聲響起的時候,日軍士兵們自然是向東而去。
而這時,在那照明彈的光亮之下,樹林中還有近十名日軍的傷兵在地上打著滾。
他們都是被霍小山用旋子傷到的。
此時帶隊的日軍軍官自然感覺到不對了。
他作為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的帶隊長官可是充份了解了那支支那軍魔鬼部隊的情況的。
那支魔鬼部隊擅長的可是用弩箭還有那大不過核桃的圓片形鐵器傷人的啊。
自己這近十名士兵滿地打滾那自然是受傷了,身上沒看到箭矢那就是被那個圓鐵片射傷了。
可是受傷了他可沒有聽到槍聲,這說明在他們這頭一定有支那軍的那個“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