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道理結婚後,才會發現,比如,為什麼女人結婚要房子?為什麼要彩禮?為什麼父母不讓嫁的人,不能嫁?為什麼古代結婚之前要講求門當戶對?

增加沉沒成本,這是盧曉刷短視頻看到的。也就是當男方投入的越多的時候,會計較這個得失,從而會珍惜。就像一件衣服,如果是五十塊錢買的話,你會不在乎這件衣服,也就不會好好護理,髒了,壞了,丟了也會不心疼。而當這件衣服的成本是五千,甚至是五萬,你會連洗的時候,都送去幹洗,穿的時候也會小心翼翼的,生怕髒了,壞了。

當然這一生存法則隻適用於底層生活女性,學曆低,家境不好,工作也不好,沒有五險一金。也就是社會黏性不高,你所能做的可替代性太大,通俗點說就是對社會沒有太大作用。而唯一有價值的就是生孩子。

如果沒有房子保障,跟公婆同住,這種不良反應會愈加明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忍受一個沒有收入,完全依靠他人存活的人。更何況中國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底層社會就更加被無限放大。

當你的生育能力被體現的時候,你特別欣喜的慶祝新生命的到來,會有一些婆婆恨不得立馬攆你出去上班。她覺得你的價值已經到此為止了,也就是你不能再多吃她家的飯了。她兒子掙的錢都被你花完了,不要指望底層公婆會有多高的覺悟,如果他們覺悟高的話,在他們那個時代,到這個時代,至少一套房子會買的起。

這種貧窮會遺傳,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物價飛速上漲,各種生活成本被提高,他們還活在過去的時代裏。孩子生出來有口飯吃就養的活。

這個思想盧曉在他媽的話裏無數次的被證實。

他媽這輩子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生了個兒子,時常會跟盧曉說,誰睡生了個女兒,老公不高興。而他們那個時代,是不允許生二胎的。於是那個女人過的有多悲慘,有多想生兒子,各種想法設法,寧願去抱一個,也要兒子傳宗接代。

而事實是,有姑娘的那家人,人家把姑娘好好培養,如今是國家公務員,然後又找了一個同是國家公務員的丈夫。老兩口也在年輕時候努力奮鬥,老了說在女兒附近買套房子,就買套一百多萬的房子,而她奮鬥了一輩子,連兒子結婚花十幾萬,都心疼的要了她的老命。天天跟盧曉說,結婚花了多少錢多少錢。盧曉自己也算過自己到底花了她家多少錢,彩禮五萬,三金不到七千塊錢,剩下的盧曉真不知道花在哪兒了?難道自己的父母把自己養到這麼大,就這不到六萬塊錢就能解決的?

這個不到五十歲的女人,一輩子都在算計,都在管閑事,連一樓生個爐子,都說熏著她家了。明明住在四樓,怎麼熏著?

從他媽的話語中,盧曉知道了,她年輕的時候,吃了很多苦。因為她有個後婆婆,她懷孕八個月的時候還在洗衣服,坐月子婆婆連看都不看,然後莫比揚小的時候,他爸根本都不管的。等到孩子能跑的時候,他爸才喜歡帶著他。

然後她說,她自己年輕的時候吃了很多的苦,絕對不會讓盧曉再走一遭。

事實是,她年輕的時候沒有婆婆,吃了很多的苦,都變本加厲的讓盧曉嚐了一遍。月子裏,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任何時候都進房間,然後說聲:“我的孫女啊。奶奶喜歡死你了。”然後把女兒吵醒了,就跑了。盧曉是剖腹產,肚子上被開了一刀,隻要稍微一動,傷口就扯著疼,但凡喊她換紙尿褲,她媽就會掐算著孩子換好了再進去。

一天三頓飯,盧曉吃到最後,盧曉瘦了二十斤。還說盧曉嘴挑。盧曉吃飯,她會站一邊說,盧曉沒奶,說孩子造業,反正盧曉別想好好吃一頓飯。盧曉睡覺,隻要她醒了,她會進房間,把衣服什麼的往床上扔。

盧曉的月子,沒有一個人幫忙,自己熬夜,自己帶娃,自己哄娃子。

而所謂的婆婆就是想法設法的讓她吃不好,睡不好。

這樣的婆婆,盧曉真的不想要,如果可以就此為止的話,也就算了。

出了月子之後,更加變本加厲,盧曉的父母來看盧曉。這個女人,故意找茬跟莫比揚吵架。盧曉永遠記得那天,自己的父母是哭著走的。而當盧曉的父母走後,這個女人也不吵了。盧曉問莫比揚:“你媽這是什麼意思?我父母來看我一下都不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