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你說是家常裏短,我卻道情深意長(1 / 2)

現在的學校講究人性化教學。

無論是幼兒園,亦或是小學中學,一名合格的老師總會避免孩子直麵這些問題。

當然,也有很多智障老師根本就不會在意這些細節。

明知班裏有孩子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老師卻還是布置了類似的作文題目,比如:《我的爸爸》、《爸爸我想對您說》、《父愛》等。

這不是智障是什麼?

孩子該怎麼去寫?

難道要靠想象力去編?

實際上,這根本就不是作文,而是一把插進孩子胸口的利刃!

孩子還那麼小,如果他們可以自我開導、自我鼓勵,從而順利走出心理陰影的話,那麼全世界的兒童心理學家就都可以下崗滾蛋了。

以東華門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來說,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一旦被園長得知,老師立馬就要卷鋪蓋走人。

因此,聽到兄弟倆喊出那句我們沒有爸爸以後,就連老師都被嚇到了。

抱團排外是人類的本能。

班裏的孩子大多非富即貴,他們從小生活的圈子就不一樣,自然也會比普通孩子有著更強的排外性。

沒有爸爸,那麼兄弟倆就是這群孩子裏眼中的異類。

異類總是要被排斥的。

當第一聲‘野孩子’從孩子們口中喊出的時候,兄弟倆額頭上就被貼上了異類的標誌。

對於這個問題,兄弟倆倒是表現的十分平靜。

他們倆就這麼耿直的站在教室中央,眼神裏甚至沒有任何閃躲的意思。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事實。

而事實也證明了……

他們隻要有媽媽和外公就可以了。

當然,兄弟倆之所以沒有太大反應,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曆過念念曾經所經曆的一切。

他們沒有經受過同齡孩子的嘲笑排擠,自然也不會明白,‘沒有爸爸’這四個字其實是不能亂說的。

班級一下就熱鬧了起來。

老師見狀,隻得連忙示意大家安靜。

可就在這時……

一旁的小家夥卻突然發飆了。

“你們不準亂說!”

隻見,念念一下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義憤填膺的朝著全班大喊道:“他們不是野孩子!!”

小家夥很生氣。

一方麵是因為兄弟倆跟她最親的緣故,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她對於‘野孩子’這三個字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和認知。

她很不喜歡這三個字,自然也不允許別人這麼說自己的小夥伴。

“文文和明明的爸爸出差了!”

“我爸爸以前也出差!過了很久很久才回來!所以他們都說我是野孩子!”

“告訴你們!我不是野孩子!”

“我爸爸回來了!他每天都來學校接我回家!”

“文文和明明的爸爸以後也會回來的!”

“我不是野孩子!他們也不是野孩子!”

“我們不是野孩子!!!”

說著說著,這小家夥居然‘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終究還是個孩子。

能夠這種情況下申辯一番,對於她來說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了。

經過念念這麼一打岔後,老師總算回過了神來,於是立刻上前安撫了她一番。

隨後,老師便借著念念的話,開始引導教育在座的小朋友。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總有不在家的時候,總不能因為這樣就叫別人野孩子吧?

為了防止兄弟倆再搗亂,老師甚至都沒敢再讓他們開口,直接就讓他們坐回位置上陪念念玩起了小遊戲。

等到念念漸漸止住了哭腔後,老師便果斷換了今天的主題,然後領著孩子們去屋外坐起了小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