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半個時辰呢,內侍帶著人就狼狽的出來了,內侍一腦袋的冷汗,連隨同進去的士兵都隱隱發抖。燕赤總兵:“他們真不能進去呀?”
也就是這個人神經粗,傻大膽趕進一座填了那麼多人命的空城。
程將軍:‘想來這位內侍也是個心狠手辣的,虧心事做多了吧。’
燕少城主那是不肖於搭理這麼一個東西的,帶著程將軍把布防做好以後,就帶著人走了。至於內侍這邊,從仙城裏麵,出來之後連話都少了。
傳旨的官員看到這樣的內侍,眼角忍不住跳跳,這位燕少城主可真是個妙人,想來這位內侍碰上了不平凡的事情,也難為燕少城主能想到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差事給推了。
他就不知道人家燕少城主啥都沒做,隻不過是從接收秦地開始,這邊的仙城就是空的,根本就沒有一人進去過,士兵,工匠,都沒有。這樣的地方誰進去不嚇得慌呀。
傳旨官員:“內侍大人辛苦了,下官無能呀,關鍵時候掉鏈子,沒能陪同內侍一同去仙城長見識,不知道仙城修建如何,咱們也好在王上麵前有個交代。”
內侍腦門還在冒汗呢:“大人過謙了,奴才沒有這個福氣,不能入得仙城。”
傳旨官心說,被燕少城主修理一頓,竟然都知道客氣了,可真不容易,燕少城主會調教人呀。跟燕少城主一行告辭之後,人家傳旨官就知道怎麼同王上回話了。
反正這位內侍大人肯定會頂在他的前麵的。
秦地百姓這幾日最高興,聽聞秦地被京都的王上下旨封為燕城少主的封地之後,他們終於能夠塌下的種地開荒了,少城主的地盤,少城主說了算,三年的賦稅他們都可以免了呢。再也不用逃荒去燕城了。
但凡能夠,但凡能活,誰願意背井離鄉去外麵求生存呀。
還有一些人高興,那就是被送過來幫著燕少城主治理秦地的那些學子,他們適逢其會才能這麼點本事就被燕少城主重用,往後就是少城主封地的官身了。這可真是天賜的機緣。
秦地這邊燕少城主過處,百姓頂禮膜拜,這情景讓京都那邊的傳旨官都忍不住側目,燕城,燕氏父子近年來,身上就跟有魔力一樣。不成想在民間的聲望如此之高。
往日都是聽聞,今日親眼所見才算是真的明白這種震撼。
燕城那邊,燕城主也接到了兒子被冊封,給封地的旨意。怎麼說,這心情酸爽的很。
他兒子準備了大軍,不過一仗沒打,就出點錢,出點糧食,就把偌大的秦地給歸於囊下了。說出去有點傳奇色彩。簡直是難以置信。
燕城主這麼穩重的人都忍不住要去給祖宗上香了。這福運來了擋都擋不住,想到兒媳婦給兒子送過去藥材,吃穿,用度什麼的,燕城主嗓子眼有點幹,受京都王上影響,還是覺得兒媳婦身上氣運不尋常。
燕城主高興,官員們跟著高興,誰能如他們少城主這般不費一兵一卒就把秦地給拿下呀。
不高興的就是那些沒有讓子弟權利參加科考的氏族,多好的機會呀,竟然生生的浪費掉了,要知道這次科考出來,但凡有名次的都到了秦地幫襯少城主呢,聽說此刻都是官身了。正經八本的少城主治下官身。
可惜沒有後悔藥吃呀。
聽聞這次科考,還沒開考呢,報名的學子已經過萬數了,就錄取幾百名,想想也知道競爭多激烈呀。記得上次開考的時候,報名的不過區區不到千名學子,而錄取的也是幾百名,多高的幾率呀。
氏族們再後悔沒能抓住機會,燕城主高興地牙花子都露出來了,最高興地還是喬木,不用打仗了,燕陽總該要回來了吧。兒子跟閨女都要不認得親爹了。
燕少城主府一片欣欣向榮等著迎接主子回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