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這樣真好(1 / 2)

從興雲宮出來,雲圖沒有去向長使那裏吃飯,而是帶著小紅,直接回了宮外的四王子府。

說是四王子府,其實不過是雲州城裏的百姓對這裏的稱呼,就像稱呼雲燁的‘雲陽侯府’為‘世子府’一樣。

雲圖還沒有封爵,自然也不可能叫某某‘侯府’,但搬出來的時候,雲王似乎也比較滿意雲圖的上進,便給賜了名,叫‘慶雲府’。

慶雲府並不大,人也不多,當時搬出來的時候,雲王賞賜了數十宮女奴婢,用來照顧雲圖的起居,雲燁那邊也送來了十來個,但大都被雲圖辭了,隻受了雲王賞賜的八個,還有雲燁所送的兩個。

雲圖簡單用了一點午膳,便開始一天的修煉。

像是對今天宮裏發生的事,一點都不在乎。

其實雲圖也確實不太在乎。

對於向長使那裏,是沒法在乎。

對於雲王那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需要留下三個最高級別的大臣來共同商議,雲圖記載了心裏,卻不會去打探些什麼。

若果真是大事,過幾天,總有風聲傳出來的。

儒道雖不像其他教派一樣,重視廝殺攻伐之力的修煉,但對於一口‘浩然正氣’的蘊養卻也從不放鬆。

收拾了一番心情,盤膝坐在靜室之內,雲圖雙手重疊,搭在雙腿上,像是道家的養元,又像佛家的參禪。

雲圖吸了一口氣,閉目,搬動心中浩然正氣,衝向腦海,用心中浩然正氣,蘊養腦海中觀想出來的‘量天尺’。

這是儒家修煉的基礎,觀想出腦海中的‘量天尺’,才能丈量‘心中’天地的大小,所以才叫‘量天尺’。

量天尺觀想出來之後,才能進入儒家修煉的門檻,也就是儒家第一境——明德境。

明德境——明明德也。

這是儒家修煉的根本,彰顯美好的品德。

所以明德境也不像其他教派的第一境,有個盡頭,儒家之人永遠在修煉‘明德境’。

至於之後的君子、賢人、聖人三重境界,不過都是明德境的拔高而已。

量天尺丈量心胸寬窄,也丈量道德。

丈量別人的道德,也丈量自己的道德。

是儒家弟子的道德行為準則。

自己‘德行’高低,能騙世人,卻不能騙己心,所以儒家君子、賢人有真偽之別。

雲圖此時腦海中的量天尺還不甚清晰,不過一個模糊的長條,上麵連刻度也沒有,是因為他修煉儒家之道還時日較短,聖人規矩,禮儀都還不太明了的緣故。

雲圖以往曾修煉過道家、武者,甚至還有兵家的功法。

那個時候的他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強,所以到處找方法,找機會,什麼都要試試,但最終,不過是勉強入門而已。

他到處去闖,去鬧,不斷地碰壁,心思也就越發急躁。如此修行,豈能有什麼好的成就?

反倒是這半年來,沉下心,好好修煉儒道,進益卻超過了原來所有的道路。

第二天,雲圖照例進攻請安。

本來不是初一十五,雲王是免了他的請安的,隻是他自從修煉儒道之後,處處以聖人規矩為標準,不肯有半點逾越。

晨昏定省,乃是聖人之禮,他豈能違背?

本來所有人都以為,他隻是開始兩天,做做樣子,卻沒想到,這半年來,無論刮風下雨,他從無一日間斷,這也是世人對他大為改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