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的連續勝利讓包括王晨在內的大宋君臣們樂觀主義高漲,他們認為,可以很快就解決西夏戰事,不需要原來預計的一年,或者幾年。
靈州已經被我大軍攻占,大軍的兵鋒直指西夏國都中興府。
中興府即後世寧夏銀川一帶,靈州離中興府距離並不遠,如果進展順利,沒遇到什麼抵抗,那從靈州往中興府,隻要幾天時間就可以抵達。
戰事從開始到現在,才不過一個多月,沒有遭遇到西夏人很大的抵抗,許多人對西夏人生出輕視之意,認為隻要我大軍兵臨中興府,就是西夏人亡國的日子。
不過許多時候,事情總是不會那麼一帆風順的,很快就傳來了我大軍攻擊遇阻的消息。
在靈州以北,韓世忠的大軍前鋒遭到了西夏精銳騎兵的突襲。
雖然說韓世忠已經足夠小心,一再下令麾下將領要做足防備,避免被西夏的騎兵偷襲。但連續作戰的順利,讓許多將領對西夏軍隊的戰力心生輕視之意,他們完全忘記了在此之前,西夏軍隊可是經常痛揍我大宋軍隊的。他們為了搶奪戰功,不讓別人爭先,北進的速度都是很快,各部之間彼此的聯絡與掩護也沒做好。結果被利用夜色急襲的西夏軍隊重創,損失慘重。
據韓世忠傳回來的軍隊,共計三個軍衛遭到西夏人完全不要命的攻擊,雖然接到求救信號後,韓世忠親領主力人馬救援,但西夏人拚命的打法還是讓我大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依然有近兩萬五千餘大宋軍隊不幸陣亡,損失數量不少的武器炸藥。這三個軍衛基本失去了戰鬥力,韓世忠被迫退守靈州。
“天哪,韓世忠竟然損失了兩萬五千人馬?”在接到韓世忠傳回來的軍報後,王晨和其他同僚被驚的目瞪口呆。如此巨大的損失,是這兩年以來大宋軍隊遭到的最慘重一次,自然讓所有人吃驚。
不過王晨在詳細分析了韓世忠所送來的所有戰報,及其本人因此向朝廷的請罪,他也大概分析清楚原因了。很重要的一點,西夏人在此戰中損失的人數一點都不比我軍少,依韓世忠的估計,西夏人陣亡的軍士數量至少在三到四萬人,甚至有可能達到五萬以上。西夏人是趁夜偷襲我前突的三個軍衛的,而在接到前突幾個軍衛送來的求救消息後,韓世忠傾全力救援,這樣我大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萬人以上,而這次西夏人也是至少投入了十五萬以上的兵力,甚至更多,而且西夏軍士在衝殺起來完全是不要命,死戰不退,也極少有人投降。從這些情況分析,西夏人是抱著“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與我大軍作戰,他們急襲的人馬應該是他們國內最精銳的軍隊。
從這一點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西夏人在玩命了,他們將所有力量都壓上來,不惜代價的攻擊、衝殺,目的就是將我大軍阻擊在中興府以遠,避免他們的國都被我大軍攻陷。
換一個角度說,西夏軍隊的攻擊是“玉石俱焚”的方式。如果我大軍頂住了西夏人這種同歸於盡方式的攻擊,那西夏人抵抗意誌就會被瓦解。
“命令韓世忠,馬上停止在靈州的休整,繼續北攻!”王晨果斷地下達了新的命令,並再下發動員令,命令在陝西、河東一帶集結的補充軍衛,快速北上增援,決不給西夏人以喘息的機會。
西夏共有約五十萬軍隊,他們全民皆兵也最多不會超過百萬。全民皆兵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動員的,而分散在國內各地的五十萬軍隊,要集結也需要一定時間。我大軍快速突進,西夏軍隊來不及集結,他們派出偷襲韓世忠部的人馬,應該就是傾國力能暫時集結到的兵馬,韓世忠部已經重創了西夏短時間內能集結的兵馬,那我大軍不顧傷亡繼續北攻的話,西夏人的抵抗力量會越來越弱。
分析出了這一點,王晨也沒有任何責怪韓世忠,命令韓部人馬,繼續北攻,並要加快速度,爭取在西夏其餘人馬集結到中興府之前,將中興府攻下。
不過王晨知道,他下的命令可能遲了,這一來一回幾天過去,戰機有可能失去。
韓世忠指揮藝術還是有點欠缺,如果在遭到突襲時候能認清這一點,那就不應該退守靈州,而是趁西夏軍隊也同樣遭到重創時候,繼續不惜代價北攻。
但王晨也清楚,作為一路大軍統帥的韓世忠,在己部人馬遭到西夏人如此淩厲的攻擊後,肯定有所顧忌,怕西夏後續人馬繼續增援,因此被迫退守靈州。換一個角度來說,收拾殘兵,重整士氣後再戰,作為大軍的統帥,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