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北側發現韓軍騎兵蹤跡,數量至少萬騎。”
“報!……北麵韓騎突破遊馬軍與商水軍。”
“報……”
接二連三的報訊,使得身處於商水軍本隊後陣的趙弘潤得知了北側戰場的戰況。
趙弘潤皺著眉頭思索著。
在他看來,倘若說北麵那支韓國騎兵是擊敗了遊馬軍後才殺到後軍,他是一點兒也不信的。
畢竟遊馬重騎絕不可能在這種接觸戰中敗在一支輕騎兵手中。
那麼真相就出來了:肯定是北側的韓軍騎將,設法甩掉了遊馬軍。
沒辦法,重騎兵過於笨重,它麵對移動力比他強的敵人,是相當無力的。
至於伍忌,趙弘潤不好判斷——雖然這位被他看好、且具有統帥潛力的麾下部將目前的確在指揮方麵有些薄弱,但其麾下商水軍士卒,那是毫不遜色鄢陵軍的。因此,既然孫叔軻可以率領鄢陵軍擋住韓騎,按理來說,商水軍應該也能擋住,怎麼會被攪亂陣型呢?
想來想去,趙弘潤隻能做出一個判斷:那就是當伍忌察覺到韓軍騎兵企圖迂回偷襲後軍,因為擔心他趙弘潤的安危,失了方寸,意圖主動出擊阻截那支韓騎,因而被那支韓騎抓住了破綻。
盡管感於伍忌的忠誠,但趙弘潤還是得褒貶兩句:中軍、後軍這邊近三萬商水軍,而且又有南燕騎兵在側援護,有什麼值得擔心的?
“報!……三千人將易郟、陳燮,兩位將軍已率軍出擊,阻擊北麵來犯的韓軍騎兵。”
“報!……南燕軍騎兵營出擊,從側翼突擊北麵來犯韓騎,援助易郟、陳燮兩位將軍。”
沒過多久,又有兩則報訊傳到了趙弘潤這邊。
正如趙弘潤所言,在得知北麵有來犯的韓軍騎兵後,部署於後軍與中軍北翼的易郟、陳燮兩位將領,立刻做出了相應的迎敵措施,而他身邊南燕軍大將軍衛穆麾下的南燕騎兵,亦同時出動,協助易郟、陳燮對北麵來犯的韓軍騎兵進行阻擊。
不得不說,這正是趙弘潤毫不驚慌的原因,因為他知道,北麵來犯的韓軍騎兵,是很難殺到他所在的後軍的。
畢竟肅王軍的近戰步兵幾乎都是重步兵,趙弘潤欠下了戶部巨額的款項,給肅王軍的近戰步兵打造了極其堅固的鎧甲,毫不誇張地說,隻要肅王軍的士卒們逐漸掌握對付騎兵的竅門,以韓國騎兵那種輕騎兵,是很難真正意義上對肅王軍的士卒們造成多麼嚴重的傷亡的。
輕騎兵在重步兵麵前,除了機動力以外,其實並沒有多少優勢,隻要像孫叔軻那樣指揮得當,擋下韓國騎兵的衝鋒其實並不在話下,畢竟韓國騎兵真正強大的地方,並不在於他們在戰場上的發揮,而是在戰略層次上體現的作用。
倘若蕩陰侯韓陽企圖借助騎兵挽回韓軍在汲縣戰場上的劣勢,那麼趙弘潤隻能表示,那位蕩陰侯想多了。
不過雖說如此,趙弘潤還是派人向身在中軍的商水軍指揮將翟璜傳達了指令,催促後者加緊對汲縣的進攻,爭取盡快拿下汲縣。
畢竟重步兵雖然能夠擋住韓國騎兵的衝鋒,但這是建立在得付出傷亡代價的基礎上的,既然趙弘潤心中已經有了對付韓國騎兵的策略,那麼自然得盡可能地減少己方士卒無意義的犧牲。
“請回覆肅王殿下,再給我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內,翟某必定能攻克汲縣!”
在接到趙弘潤派人傳達的指令後,翟璜如此對那名傳令兵說道。
此時此刻的翟璜,對攻陷汲縣一事勝券在握,畢竟汲縣城牆那邊,明顯是他商水軍士卒占據絕對優勢。
而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攻打汲縣的,並不隻是商水軍,因為在汲縣的南邊,還有鄢陵軍也在攻打這座城池。
因此,翟璜認為攻陷汲縣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隻不過,城內據守的韓軍還在殊死抵抗,不願如此輕易將這座城池拱手相讓。
當然,這在翟璜看來也隻是困獸之鬥,並不能維持多久。
不得不說,蕩陰侯韓陽眼下的處境極其糟糕,無論是城外西郊的商水軍,還是南郊的鄢陵軍,這兩支精銳魏軍,皆讓守城的韓軍疲於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