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正文————
宋郡問題,其實魏國一直以來都沒有放下,哪怕是當魏國在跟韓國爭奪中原霸主的位子時,亦有浚水軍、成皋軍、汾陘軍共計約五萬餘魏軍在負責征討「偽宋」。
當然,盡管沒有放下,但也沒有太過重視,否則,就以如今魏國的實力而言,無論是建國於滕城的「偽宋」,亦或是向軱所領導的北亳軍,都不可能在魏國強盛的軍勢下幸存。
主要是這兩年來魏國國內發生了幾件大事,先是先王趙偲、禹王趙佲相繼過世,然後是遷都的決意,再然後是「大梁會盟」,這一件件事都排地很緊,以至於無暇顧及宋郡那邊的事。
或許說,鑒於北亳軍如今的弱勢,大梁朝廷一時半會沒想起國內還有這麼一個隱患,直到幾年前派往宋郡的「崔詠」,在今年年後向朝廷例行上奏,言及「偽宋」以及北亳軍目前的近況,朝廷這邊方才恍然大悟:哎喲,原來宋郡那邊還有一個隱患等著處理哩。
於是乎,有關於崔詠近兩年的例行上奏,皆被重新翻找出來,送到趙弘潤麵前。
此時,趙弘潤剛剛度過了他慣例的兩連休假日——不,是因為頑疾導致的修養,剛剛回到垂拱殿,就瞧見龍案前擺著整整一摞公文。
當時,趙弘潤盯著那一摞公文半響,表情古怪地看向內朝的諸大臣們。
往常,在他歇養的日子裏,內朝的諸位大臣皆會代替他處理完全部的政務,怎得今日……不會是故意整他吧?
而此時,內朝首輔、禮部尚書杜宥仿佛是猜到了眼前這位君王那小心眼的猜測,用帶著幾分無奈的口吻解釋道:“陛下,這些是「撫宋特使」崔詠崔大人近兩年來送至朝廷的例行公文,記載了偽宋與北亳軍近兩年的舉動……”
“哦哦。”
趙弘潤這才恍然大悟,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方才的無端猜忌而感到羞愧,若無其事地就隨後拿起一份公文,恰恰是崔詠最近才送來的那份。
崔詠在上奏朝廷的公文中,所講述的事情其實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偽宋」的近況,即北亳軍首領向軱在迎回宋王室的後裔「子欣」後,在宋地與魯國的邊境「滕城」所複辟的宋國。
不過這個僅僅隻有寥寥兩三座縣城的宋國,自複辟國家起沒過多久就沒汾陘軍、成皋軍、浚水軍三支魏軍攻打,雖說憑借著微山湖這個有利的地形而勉強阻擊著魏軍,但誰都明白,魏軍攻破微山湖、覆滅這個所謂的宋國隻是時日問題。
不過攻打宋國的事,並不歸崔詠負責,他隻是關注了一下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將軍的作戰進展而已。
而其二,則是北亳軍在宋郡民眾心中的認可度,這才是崔詠在密切關注的。
曾幾何時,北亳軍在宋郡民眾心目中的地位相當高,不誇張地說,曾經在宋郡,有至少七成以上的宋民願意給北亳軍士卒打掩護,以至於當年明明北亳軍就在魏軍的眼皮底下活動,但魏軍就是無法找到前者活動的痕跡。
而宋郡中那些家財萬貫的豪紳,也願意暗中資助北亳軍,甚至為後者牽頭,協助北亳軍從各個渠道購置兵器與糧食。
但前幾年,隨著朝廷加大了對北亳軍的打壓程度,尤其是天策府右都尉張啟功的那一招毒計,使得北亳軍在宋郡的名聲大跌,從最初「純粹為複辟宋國的義軍」,逐漸被汙蔑成「心懷歹意的國家分裂者」。
而北亳軍的首領向軱,亦被指認為「以複辟宋國為名目而實在圖謀不軌的野心家」。
所謂民意,這東西其實是可以主導的,在魏國不遺餘力抹黑北亳軍與向軱的情況下,曾經那些對北亳軍與向軱抱持好感的宋民,難免也會有所動搖,畢竟,魏國以恩威並施的情況下,已臣服了不少宋地的貴族與豪紳,或威逼、或利誘,使後者站在朝廷這邊,這就大大增加了魏國朝廷那一番言論的可信度,混淆了宋民的視聽——並非那些宋民,也並非人人都與北亳軍有所接觸,識得北亳軍與向軱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