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老夏氣壞了,小小年紀,新華字典裏邊的字還沒認全呢,就琢磨著做聖賢。老夏也不多辯駁,三下五除二,就給他兒子辦理好了入伍手續,準備讓這小子趕緊從他眼前滾蛋,這小子不僅在外邊惹事,現在連家庭矛盾都引發了,導致老婆背著自個兒直接回娘家了。
可老夏沒想到的事情是,小寫這次是鐵了心了,用盡各種手段,從跳樓到投井,從臥軌到自爆,就想說明自己非是要讀書的。老夏沒轍,加上老婆以必須讓兒子在身邊才肯回家為由,老夏妥協了。在心中長歎,家門不幸,也就由著這小子去了。
可誰也沒想到,夏言這回還是真改了,他不僅在學校認真學習,幫助同學,敬愛老師,而且在家裏邊也放不下手邊的書。從韓非子讀到亞裏士多德,又從魏瑪、尼采讀到王陽明、曾國藩,再從領袖讀到馬列,嘴裏念念叨叨。甚至連二十四史這小子也從頭到尾看了一通。這可把小夏他老娘急壞了,兒子莫非是傻了,這麼下去非讀成書呆子不可。老夏倒是不以為是,隻要這小子不再犯事兒,做做學問也是可以的麼。夏言的老師沒事兒總給老夏打報告,讓他務必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管管自己兒子,學生就應該好好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課本,看這些玩意幹啥。老夏本來是按著自己的想法來的,放養。可實在是經不住夏言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就把自個兒兒子抓起來,要他好好看看能用來考大學的書。夏言對他老子的這些辦法就一句話,老師那是因為自己也看不懂這些書,解釋不清楚狀況,為了掩飾自己教書育人的失敗,在他老子這兒告叼狀。
就這樣,夏言一直長到了十九歲,他要參加高考了。當然老夏和他老婆也終於確定自個兒兒子確實不是書呆子,而是聰明過頭了,都說書是好玩意兒,現在小夏在數的熏陶下也變成了好孩子。鄰裏鄰居在六年之後又一次開始誇獎小夏同誌。
高考結束之後,報誌願,老夏很熱烈,強烈要求兒子報個軍校,將來做個將軍。但是小夏的聰明真不是白長的,從自己的外公外婆、老媽到他老子的那幫戰友們,再到鄰裏鄰居全發動起來,天天找老夏,就為說明一個道理,孩子長大了,有自個兒想法了,想報考地方院校也是可以的,就由著他去。
老夏最終被自個兒兒子打敗了,就由著小夏去了。小夏同誌也最終不負眾望,輕輕鬆鬆考上了國家最高學府,燕京大學,進入到燕京大學哲學係學習。在小夏同誌看來,自個兒距離做聖賢這個目標又近了一步。但是立項從老都是骨感的,現實總是殘酷的。小夏同誌做聖賢的目標最終在他本科畢業的時候夭折了。小夏同誌在地方上積累的學習方法,考試手段和自個兒的聰明到了燕京大學就不好使了。考碩士研究生的時候折戟沉沙,隻能灰溜溜地回到老家,準備找份工作先把自個兒養著。
這時候已經成為某軍區司令員的老夏再也按耐不住讓小夏同誌子從父業的想法,打發兒子到自己原先的C軍做了名少尉排長。小夏到底是出身將門,在軍隊裏邊簡直如魚得水,不是立了這功,就是立了那個功,總之是鶴立雞群,卓爾不凡。小夏的職位和軍銜也就順著蹭蹭往上漲,攔都攔不住。
夏司令高興壞了,每逢和老戰友老兄弟們坐到一起,一開口必是拚了命地誇自個兒兒子。搞得到後來那些戰友啊、兄弟啊都不願意和夏司令坐到一起了。隻能回到家裏對著自個兒家不成器的子女撒火。而其他的鄰裏鄰居啊,或者是孩兒還在上學的人家,一張口總是你看看人家夏司令家的夏言怎麼怎麼的。夏言一下子從小時候的豬不嫌、狗不愛的成了人民群眾心目中的教育榜樣了。這讓夏言和他老子在軍區大院裏邊著實不好意思了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