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離和幾個天地會的人看著手中二十萬兩的銀票,到現在都還在發蒙中。
前幾日不過和吳乃華說過手中早已無錢了,看當時吳乃華的樣子他們就知道,這個神通廣大的人其實也是窮逼一個。
雖然吳乃華告訴他們,錢他會想辦法,呂離其實並不在意。
按照呂離的意思,隻要自己將這邊的困難向周圍天地會求助,錢總會弄到的。
隻是天地會的主要勢力還是在江南和沿海一帶,北京城周圍的勢力,天地會的力量很是薄弱。
想要弄到足夠的錢不是問題,主要還是時間的問題。
可是沒有想到,不過區區幾天的功夫,再見到吳乃華的時候,吳乃華就已經一臉淡定的將一遝銀票拍在了他的手中。
在這之前,呂離和天地會的兄弟們還沒有想過,銀票竟然還可以按遝來算的。
二十萬兩銀票,這輩子恐怕也沒有見過這麼多錢。
相比於這些,呂離更加感動的是,吳乃華對於他們幾個人的信任。
呂離雖是江湖人,但是卻也知道,什麼江湖義氣,生死與共,視錢財如糞土的人不是沒有,但是更多的還是見錢眼開,見利忘義之輩。
不是江湖人都這麼齷齪,一群連大字認識不多的江湖糙漢子,你能要求他們有多高的道德覺悟,況且,誰說讀書多的,道理明白多的,就一定是道德高士,豈不知,讀書人齷齪起來,簡直比他們這些江湖漢子還要齷齪。
可是就是這份信任,讓呂離幾個人感動不已。
士為知己者死。
這不是一句道理,而是他們這些江湖遊俠兒的生存準則。
吳乃華倒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發現他們的精神共鳴,因為他要離京了。
區區北京一城就帶給皇帝將近三百萬兩白銀的收入讓康熙已經眼睛赤紅。
別看每年國庫和內務府都能收到海量的銀子,但是對於銀子,康熙從來都不會嫌少。
每一個朝代,每一個皇帝不愛錢的很少,但是相比較於各朝各代,清朝皇帝愛錢的手段,算得上最為無恥的。
即使是野蠻的元朝皇帝,在斂財之時還要裹上一層遮羞布。
但是清朝的皇帝卻不是如此,他們已經撕掉了遮羞布,露著大鳥告訴世人,他們就是一群吸血鬼。
別看康熙被稱之為千古一帝什麼的,康熙是中國曆史上極為出名的貪婪的吸血鬼,葛朗台。
康熙極為推崇道學,任為選拔人才都要選擇讀書人,而是是哪種讀書極多的人,因為書讀的多了,道德自然也就多了,這些道德高尚的官員幫他治理國家,國家自然就會強盛。
可是,康熙卻極為摳搜,對於官員的俸祿給的極低,不願意提高官員的俸祿。
甚至曆史記載,一個封疆大吏,一介巡撫一年的俸祿不過才一百多兩,每月不足十一兩。
康熙為了斂財,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手段之卑劣,下流細數中國曆史,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官,甚至是商人拍馬也趕不上。
現在的許多人都明白“苛捐雜稅”這四個字的意思,但是對於這個詞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由來。
事實上,這個詞,就是因為康熙才產生的。
最初的苛捐雜稅,是為捐稅,捐稅就是康熙發明的,用來斂財的。
開始的時候,康熙還會顧忌顏麵,大唱勤儉節約,說是為了防止官員蒙蔽上官,讓自己能夠看到真實的大清百姓是什麼樣的生活,才會下江南,並下旨要求各地官員在接待康熙南下之時“力求節約”,不要鋪張浪費,繞境安民。
實際上,在這時,康熙發明的第一種捐,康熙臨觀地方,取名“巡幸”,通常以北京為起點,到達最富裕的江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