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明是天下間權利最大的人,乃是萬人之上的人,被一個狂傲的奴仆欺壓數年,卑躬屈膝,強顏歡笑奉承數年的人,一朝得勢,心中對於權利的欲望到底有多大,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這個時候的康熙,就想護食的野狗,在沒有完全將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將天下江山這塊骨頭吞進肚子中前,任何對這龍椅有威脅,或者露出半點覬覦之心的人,康熙都會想瘋狗一般撲上去。
吳乃華之所以敢和康熙打這個賭,主要還是知道,嶽樂是一個聰明人。一個安分守己的聰明人。
對於嶽樂,吳乃華其實了解的並不多,但是能夠讓順治心甘情願將皇位不傳給自己兒子的人,會是多麼的優秀。
這場賭注的輸贏,無論是吳乃華還是康熙其實都不在乎,他們,或者說吳乃華,更為感興趣的是,嶽樂會做出什麼選擇。
如果能夠因為這件事,讓曆史上本來不應該會造反的嶽樂對康熙生出不滿,從而更進一步,生了取代之心,吳乃華更是樂意看到這種場景。
當兩位俄國使臣一改之前傲慢的態度,向嶽樂開誠布公的提出福壽膏的交易之後,嶽樂就知道,自己真的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了。
不過嶽樂也清楚,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背負那些還沒有產生的罵名,而是接受康熙在自己脖子上架上的一把刀,隨時都可能落下。
福壽膏的交易,在許多人看來,是最重要的,但是嶽樂卻在吳乃華來訪的時候,就知道了康熙是什麼打算。
無論是前明,還是現在的清朝,福壽膏的來源大多都是來源於海外,雖然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種植罌粟花的,但是論規模,還是雲貴地區最多,但是卻很少有人會用它來製作福壽膏,大多都是當做觀賞,和藥用。
福壽膏的來源,主要還是依靠海外貿易。
從清朝順治年間,禁海開始,福壽膏進入中國的渠道就被關掉了一半。
現在清朝境內流轉的福壽膏,更多的是來自雲貴地區,由緬,越等地的交易流入國內。
而無論是自己生產,還是由外國進購,擺在嶽樂麵前都繞不開,就是平西王吳三桂這尊要命的大佛。
而且,即使嶽樂可以以自己親王的特權,無視禁海令,從海外進購,但是另外一邊,還有尚,耿兩位藩王虎視眈眈,惹上他們,那就更加糟糕了。
安郡王府的客廳中顯得十分凝重,嶽樂下意識的扇著折扇,絲毫沒有因為此時八月多的寒秋之季而感到絲毫的寒冷。
客廳中,坐滿的謀士們,一個個苦思冥想,無論如何,都感覺這是一個死局。
“諸位,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嶽樂環視眾人輕聲問道。
一群謀士尷尬的互相看了看,說道:“難啊王爺!”
“難,當然困難,不然我阿瑪養你們有何用!”一個稚嫩的聲音從書房外響起。
眾人抬頭,看到嶽樂的八子塞楞額大步走了進來。
“放肆!怎麼和諸位先生說話呢!”嶽樂訓斥道,但是卻絲毫沒有生氣的樣子。